午飯后,我們來到阿拉巴特大街,它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當?shù)厝藧鄯Q這條大街為“自由街”或“步行街”。這條與普希金大街平行的街道全長約
這里有個地方是普希金故居,普希金和他美麗妻子的雕像矗立在大門前,引得過路人紛紛和他們留影。據(jù)說店鋪前的空地上常有人在發(fā)表各類演講,題材隨意,既可以批評現(xiàn)任政府,也可以談論某個領導人,或對影視界名人的私生活進行抨擊。這樣的演講活動只允許在這條“自由街”內進行,如果在其他地方舉行,警察就要干預。我們去時并沒有看到,只是看到地上畫滿了各種畫,以表達自己的各種愿望和祝福。
在這條街上,還有大批的自由畫家,他們背著畫箱、拿著馬扎,隨時準備為過往的游人畫像,每幅肖像只需二三十盧布(相當兩美元)。這些街頭畫家有的是專業(yè)畫家,有的是在校的美術學院學生,也有的是民間畫家,個個具有嫻熟的繪畫技巧和深厚的藝術功底,他們一般都能在短短30分鐘內為游人畫一張與本人無異、逼真?zhèn)魃竦男は癞嫛N覀兂3U驹谝慌钥吹萌肷瘢鬟B忘返。
這條街最吸引外地游客的,還是街邊的商店匯聚了琳瑯滿目的俄羅斯代表性工藝品。出售工藝品的店鋪,規(guī)模并不太大,但人們可以在這里買到民間藝人們自制的各種工藝品,如各種木雕、漆器、刺繡品、毛織品等,也有各類油畫作品。最傳統(tǒng)的工藝品要屬從沙俄時代就流傳下來的木頭彩繪套娃“瑪特留沙”。這種工藝品是將木頭用車床車成橢圓形,下大上小呈葫蘆狀,從三分之一處鋸開成兩段,將中間掏空,兩段相吻合,形成套娃的最外面一層。然后將掏出的木頭再由大到小逐一掏空,形成大小不一的套娃。每層套娃的外部都要用砂紙打磨,再用各種油彩繪成各種人物圖案。最傳統(tǒng)的人物形象是穿民族服裝的俄羅斯少女或少婦,“瑪特留沙”的俄文原意就是“大嬸”。
木頭套娃一般是6個或8個,成一套,一個比一個小,一層套一層到最中心是一個最小的實心娃娃。一套中無論有幾層套娃,每層套娃的服飾與色彩全是一樣的。商家出售時有將套娃由大到小擺成一行陳列的,買者購買后可以套成一個大娃娃帶走。套娃是俄羅斯傳統(tǒng)的工藝品,不論是在店鋪里展示,還是擺放在家中,大大小小的立在那里,就像一排不倒翁。后來,藝人們不滿足套娃的彩繪題材僅僅是少女、少婦,又制作了大批領袖題材和偉人題材的成套套娃。據(jù)我所知,以前蘇聯(lián)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為題材的套娃的銷路最好。雖然價格比較貴,各國游人還是愿意多花點錢將對前蘇聯(lián)賦有特殊意義的“戈氏”帶回家,以示紀念,同時也豐富自己的收藏。可惜近年來,這項產(chǎn)業(yè)流向了中國,你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滲透精神,現(xiàn)在俄羅斯大批的套娃都是在中國制造的,價格一下子便宜了許多,但精致程度是無法和那些真正的俄羅斯套娃相比的。
這條街上還有一個噴泉,上面塑有某公主的雕像,我們邊走邊看,卻并不買什么東西,一來東西價格不菲,二來我沒有這方面的愛好。只是看著那些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商店里選購各種小商品。我們還走到一個街區(qū),看了一個及其豪華的教堂。
后來才知道,回彼得堡的火車票一直搞不到,當?shù)芈眯猩缳M了好大力氣總算弄到了夜里3點開彼得堡的火車。晚上的時間很難消磨。幸虧我們吃飯的地方有一架鋼琴,和我們一同去的另一團有一家人,母親和兒子都會彈,此時大廳里響起了大家耳熟能詳?shù)亩砹_斯歌曲,什么:紅梅花、卡秋莎、山楂樹、三套車甚至共青團之歌,這些到俄羅斯旅游的人大都有著俄羅斯情結。當年,中國學蘇聯(lián)學得肉麻,稱呼老大哥,處處拿人家作榜樣。可一翻臉,就改成蘇聯(lián)修正主義,一通狠批。這些70歲上下的人,是在學蘇聯(lián)的浪潮中成長起來的,他們非常懷念自己青春年華,也對那些蘇聯(lián)歌曲有著無比深厚的感情。 最后,我們來到了麻雀山,導游說讓我們看看莫斯科人的也生活,只見哪里集結了大批摩托車,他們準備在夜深人靜就開始摩托車比賽,或者叫飆車。我不懂摩托,但也能看出那些不是一般的摩托,總要上萬元,有的比小汽車還貴,這樣的車集中在山上有幾百兩,據(jù)懂行的人說,北京絕找不出這么多來。他們故意把消音器拆掉,開起來那氣勢真是可怕。怪叫著飛馳而去。只是天黑,無法拍照。
俄羅斯游加上圣彼得堡,一共8天,八天中我們充分感受俄羅斯的文化,在莫斯科這座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城市,我們看到了它與國家一起經(jīng)歷了一場場興衰榮辱。是古都注定就會有文化底蘊深厚的一面。在這里我們參觀了聞名世界的紅場、克里姆林宮、瓦西里大教堂,新圣女公墓等,還有代表俄羅斯文化的新老阿爾巴特街、國家成就展覽館,以及莫斯科大學和地鐵等代表國家科技水平的地方,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俄羅斯風韻猶存,但已不再有當年的輝煌。
(公主雕像)
(地板畫)
(發(fā)廣告)
(拉琴)
(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