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賽的舊港是弗吉尼亞人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建立起來的。而它的出名可能還要歸功于法國的國歌《馬賽曲》。不知不覺突然覺得天似乎大亮,原本霧蒙蒙的感覺一下全沒了,陽光、綠色、還有隱隱晃動的藍色打破了城市的寂靜。似乎整個馬賽城的人都擠到了這里。原來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馬賽舊港。舊港的魚市歷史悠久。每天早晨,漁夫和漁販們在這里擺開魚攤,出售他們乘著小船從海里剛打撈上來的魚蝦。魚攤往往都是擺在漁民們自己的小船前。很多魚都是我們沒有見過的,有幾條紅色的特別醒目,還有章魚和龍蝦。價錢可是不便宜,一般的魚都要在10-20歐/公斤。還有些是做游客生意的,出售幾歐一個的小貝殼。深藍色的海水和海水上漂浮著的各樣的船只是馬賽港最美麗的景色,當然還少不了展翅飛舞的海鷗們。我很奇怪同樣是靠海的城市,在尼斯一只海鷗都沒看到,而在馬賽它們幾乎成了這個城市的精靈,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站在碼頭隔著U形的海灣可以看到對面山上的賈爾德圣母院,那是我們下一個目的地。
賈爾德圣母院建于19世紀中葉,采用了當時流行的羅馬拜占庭式風格,在1864年受封為圣母院。圣母院是一座龐大的白色建筑,位于162米的山頂上,60米高的鐘樓上聳立著金光燦燦的BONNE MERE圣母像。圣母院已經(jīng)成了馬塞眾多文化遺產(chǎn)中最具標志性的建筑,據(jù)說從海上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她俯瞰著馬塞港并護佑著出港船只的安全。直到今天,教堂里面還有許多祈禱航海平安的模型船。從舊港往上走了大約二三十分鐘,終于在一處不起眼的“之”字型的石階前發(fā)現(xiàn)了圣母院的路牌。沿階梯上去,又見一寬闊平坦的臺階倚山而筑。再往上是圣母院的后山,前面有三兩群游客正拾階而上。孩子們不愿走階梯,更喜歡在山坡上嫩綠的草地和新鮮的樹枝間嬉戲著上山。踏上山頂,任找一處眺望,都能清楚地看到美麗的馬賽和大海。白色的伊夫島和福瑞爾島在海天渾然的蔚藍色中,閃著珍珠般的光澤。或近或遠、星星點點的是揚帆出航的小艇。圣母院的入口還有個類似城堡的吊橋,好象歷史上記載她的前身的確是座城堡。有點象里昂的富維爾圣母院,賈爾德圣母院也有上下兩層獨立的禮拜堂。來聽教的人從里面一直擠到了門口。無奈只好拐到邊上賣紀念品的商店。這里最惹眼的是那些風格各異的漂亮的圣牌,這可能是因為圣母院還以收藏了眾多謝恩牌而聞名,那些全部都是民間藝術珍品。圣牌的價格多在二三十歐,也有五六十歐的。我們買了本中文的馬塞介紹、刻有“賈爾德圣母為我們祈禱”字樣的金色的小香膏盒和修女祈禱像的鏈墜和背面印有禱文的賈爾德圣母像的相片。1.5歐的鏈墜雖然后來發(fā)現(xiàn)是意大利制造的,但精致的做工還是和它的價格很相稱。相比之下香膏盒就不怎么樣了,只是看中了上面圣母院的名字才買來作紀念的。看著人群象是散了些,我們又折回教堂。底樓的光線有點暗淡,四周的裝飾也極溫和樸素,神龕上供的是一尊有著東方風格的彩色木制圣母塑像。而二樓的禮拜堂則是光芒四射,用黃金和馬賽克裝飾的穹頂和廊柱富麗堂皇。前面正中央就是舉世聞名的賈爾德圣母像,她高兩米,外表飾銀,據(jù)說是19世紀普羅旺斯藝術家讓巴普第斯特六年持續(xù)不斷工作的精品。四周的墻上掛滿了大大小小圣經(jīng)故事的畫像和圣牌。下午還要去兩個島,不敢耽擱,我們從后山上來,又走正門下山。
下山后很快就到了馬賽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宗教場所:圣維克多修道院。該修道院始建于公元3世紀,建造在當時殉教者的墓葬之上。14世紀圣維克多修道院的修道士中后來出了一個教皇。和馬賽其它的建筑風格迥異,圣維克多修道院看上去更象是其附近約翰和圣 - 尼古拉防御工事的一部分,都是灰白色的高聳的城墻,方方正正的,有如我們長城上的烽火臺。走到修道院墻下,正好正午十二點,上面的大鐘敲響,兩口大鐘以不同的頻率前后搖擺著,渾厚的聲音悠遠卻不刺耳。我們見門口左右各站著一位當?shù)厝耍詾檫@里要收門票。過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還是乞丐。教堂入口的門廳里停著一口古老的石棺,右手邊是一個玻璃門隔開的小禮拜堂。
離開教堂,前面就是馬賽港的入海口,約翰-尼古拉防御工事成犄角之勢巍峨地聳立在港口兩邊的高地上,使馬賽成為一個易守難攻的港口。由于它們的墻面被海水嚴重腐蝕,正在大修之中,我們就沒有上去。沿的港灣重新回到利浦農(nóng)布碼頭,尋找去伊夫島和福瑞爾島的游船。在一片琳瑯滿目中總算找到了售票處,卻發(fā)現(xiàn)中午休息,而去那里的船每天只有幾班,我們只能坐下午2點半的。看看時間還早,我們順著港口的比利時澳海大道往市政廳方向去。中午的馬賽港是陽光最燦爛的時候,也是它最璀璨的一面。我們的左手邊是藍得不能再藍的海水,密密交錯的桅桿是海鷗們的森林;右手邊是游人、商販絡繹不絕的平坦大道,對面的是一排排面港而建的賓館和民居,這些房子都是新造的,地層全部是餐館和酒吧。大大小小的餐館酒吧都在馬路上擺出了座位,大家都認為這是法國的一大街景。市政廳是面港這排房子里最老的,當然在這個有2600年歷史的城市里也不算突出,只是據(jù)說它的那兩扇后門是大有來歷的,出自一位赫赫有名的能工巧匠之手。從澳海大道一直走,過了圣約翰防御工事就可以看到前面的大教堂。這座教堂是19世紀羅馬拜占庭建筑風格的代表作品,莊嚴雄偉、華麗典雅,它運用了多種建材,正殿高達20米,其氣勢和線條之繁復非其它教堂能及。尤其是后來當我們從福瑞爾島歸來,在海上逐漸接近這座教堂時,它的壯美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買船票要趕早。1點半回碼頭時已經(jīng)有很多人在那里排隊買票了。好在來得不算太晚。游船有單從伊夫到往返的,有走伊夫島和富瑞爾島兩個地方的,也有環(huán)馬賽其它島的。因為有游記說富瑞爾島很有希臘的風格,我們這次歐洲之行怕是沒機會去遙遠的希臘了,反正就是多5歐么。從馬賽舊港到伊夫島的船是2點開,從伊夫島到富瑞爾島的船是3點45,而富瑞爾島回程的船是5點半,錯過就可能沒有了。上船前在碼頭上小亭子里買到了一種寬薯條,放點蔥花現(xiàn)炸的,蘸店主提供的包裝象牙膏一樣的色拉醬,非常好吃。上船發(fā)現(xiàn)船頭船尾的露天位置都已被占領,只好在船艙里靠窗而坐。薯條、冰激凌和自己帶的香草夾心面包卷,午飯雖然簡單,但是地中海的陽光和溫柔蕩漾的蔚藍的大海勝過任何純金盤子里和華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伊夫島原本是個不起眼的小島,面積約3公頃,位于馬賽西南方向2公里外。從遠處看,和它相距不遠的富瑞爾島象伸開的雙臂半擁著它。伊夫島上的伊夫堡興建于1524年,原供炮兵駐守。伊夫島之所以易守難攻,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除了碼頭以外的其它地方都是高而光滑的峭壁,根本無法從那些地方登陸偷襲。17世紀成為囚禁重要政治犯的監(jiān)獄,電影《鐵面人》中國王路易十四的孿生兄弟傳說就曾囚禁在此。不過真正讓這個小島成為不朽的是大仲馬的名著《基督山恩仇記》。后來成為基督山伯爵的愛德蒙被人陷害后即關在這里。游船在海上駛了刻把分鐘,當繁華的馬賽港被遠遠地拋在后面,海天逐漸連成一片時,伊夫島就近在眼前了。碼頭上已聚集了很多上批的游客。從碼頭往島上的城堡只有一條石階路,并不太陡,靠海的一面是一排隱蔽墻和射擊孔。我們先是環(huán)島瀏覽,這是一座石灰質(zhì)島,島上的植被并不豐厚,只是在溫暖的季節(jié)里零星地開著一些野花,而大部分地方是白森森的石頭。當時滿腦子都是馬賽精巧富麗的建筑,乍看到那個監(jiān)獄,實在只想出“丑陋”和“粗糙”這兩個詞來形容它。走過吊橋進入其中,發(fā)現(xiàn)這里現(xiàn)在是個博物館,而且還要另買門票。門口有個驗票發(fā)簡介的工作人員,我們半開玩笑地問他要中文介紹,還真的就有,而且是簡體字的。底樓是個比較大的展廳,展出了伊夫堡歷史的一些圖片和資料,當然也少不了出售紀念品的專柜。從展廳進到這個監(jiān)獄中央的天井,當中是口井,沿著邊上的墻壁有樓梯盤旋而上到二樓。而上三樓和樓頂?shù)碾A梯都在塔樓里面。二樓和三樓都是牢房,每間牢房的大小都不一樣,但都是用石頭做床塌;有的牢房有窗,可以看到海和島上的空地,有的牢房甚至還有壁爐,據(jù)說這些都是自費牢房,條件就相對比較好;而另一些牢房則在七拐八彎的最深處,沒有窗而且也沒有廁所。石頭的墻壁上滿是劃痕和刻字,已經(jīng)分不清哪些是當年不幸的囚徒們度日如年的掙扎,哪些是后來游客們到此一游的興嘆了。樓頂是整個島的最高處,我們試圖居高臨下地尋找電影中獄卒將愛德蒙拋入大海的那條路,不過好象怎么也無法和電影中的情節(jié)對應起來。游客的心境和小說男主角以及這里其它的囚犯們終究是不同的,當海鷗在我們頭頂盤旋鳴叫,呼呼的風聲和海浪拍岸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時,這座第一感覺是陰森森的堡壘漸漸變得明媚起來。走出監(jiān)獄,離船到的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找一處臨海的高地坐下來,讓陽光暖洋洋地曬在背脊上。海鷗們時而在天空展翅、時而在我們腳下的海面浮游。清澈的海水甚至能映出其下的礁石,折射出千變?nèi)f化的藍色:湛藍、湖藍、深藍、蔚藍......而稍遠處的海則藍得極為純凈,那是一種能滌蕩人心靈的藍色,叫人不得不相信為什么生命要誕生于海中,為什么最美的維納斯要誕生于海中。法國的國家帆船隊好象正在訓練,一長串標幟統(tǒng)一的白色紅邊的帆船繞著我們的小島翩翩而過,優(yōu)美的帆影一點都沒有打破這里的寧靜。這是馬賽之行中最悠閑的時光之一。而后來在富瑞爾島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疲于奔命——那個島太大了,1個半小時根本無法全部走完。3點45分,從馬塞港開來的下一班游船到岸,它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我們要去的富瑞爾島。游客太多了,而下船的出口一次只能過一個人。歐洲的游客們還是比較講風度的,總要互相謙讓一下。下完一整船的人至少花了十幾分鐘。當然也有不守規(guī)矩的,比如有人拿的是單從伊夫島往返的船票卻為了要早點回去硬往船上擠(因為船從富瑞爾島是直接回馬塞的)。我們還算有先見之明,比較早的就占據(jù)了上船的有利地勢,很容易地就在船頂找到了很好的觀賞風景的位置。
富瑞爾島其實有兩個小島組成,據(jù)史料記載富瑞爾島上曾滿被郁郁蔥蔥的橡樹林,路易十八建造了一個港口和一道防浪堤將兩個島嶼連接起來。后來發(fā)生大火,森林毀于一旦。富瑞爾島雖然和伊夫島近在咫尺,但它的港口靠近防浪大堤,從伊夫島過來要繞過第一個小島才能看到。沿著港口的一條街是島上最熱鬧的所在,全是餐館和酒吧。與寬闊的澳海大道相比,這里更象是一個非常現(xiàn)代的小漁村。那些房子都修葺一新,簡潔的風格使它在馬賽仿佛是個世外桃源。我們舍近求遠順著防浪大堤走到對面的那個島,有兩條路,往下的一條通往一個漁港,往上的一條通往島的遠端。遙遙地看見那里有一座城堡,我們振奮精神,選擇上行。可是那座城堡卻象海市蜃樓般怎么也接近不了。最后在“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自我鼓勵中,終于踏著一半已經(jīng)風化坍塌的道路來了城堡跟前。上當呀!這是一座已經(jīng)廢棄的城堡,連吊橋都沒有,只剩下干枯的護城河溝,將凋零的城堡和外面的世界深深地隔開。城堡的另一面就是大海,可是再沒有路可以過去。我們的一腔熱情在這里只能先于城堡倒塌了。想想還是不死心,從城堡一側(cè)的斷垣手腳并用地爬上去,終于可以繞到城堡的另一面,迎著海風,大海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眼前。在此之前,我們看到的大多數(shù)風景是大多數(shù)游人所看到的,而這里卻不是——這里的風景在一百年前也許某個戰(zhàn)士,在一千年前屬于某個騎士,在兩千年前屬于某個漁民,而現(xiàn)在它只屬于我們兩個人。可是到此時間已過大半,而觀光才完成了一小半。抓緊時間返回,后面的游客才剛剛踏上來城堡的道路。看路邊的介紹才知道這個島原來是看海鷗最好的地方,我們用相機向天空捕捉海鷗展翅時矯健的身影,天空和海鷗原來是一對戀人,那么般配,那么親密無間。回到碼頭,先往高處的希臘風格教堂去。攀著臺階走過高高低低的人家后園,來到教堂后的空地。空地上有一個奇怪的雕塑,有三層水泥圓盤,各層間都用三根鐵管連接,最高的一層上是個半圓形的玻璃蓋,有水從里面滴答流出。雕塑的外面用藍色文字寫著馬塞2600年,整個雕塑看上去更象外星文明的遺跡。度步走到教堂的羅馬柱廊下,雖然那廊柱遠沒有伽儂神廟的壯觀和久遠,可海洋和天空的歷史是一樣的呀,光陰走過的路途也是一樣的呀。時間就在我們倘佯顧盼時非也似的溜走。已經(jīng)5點一刻了,再沒有時間去這個島盡頭(那里比前面的城堡遠得多)。還是及時下碼頭,在船頭找到了非常好的位置。回去時的浪比來時大很多,純凈的藍色海水托起一捧捧白色的浪花,獻禮似地擁吻著船舷。有幾個特別激動的浪頭一直打到了我們的身上。并不算小的游船前踮后晃的,船上的孩子們樂得嘰喳個不停。船入馬塞港時,那場景極為壯觀,先是可以有遠及近地于一片碧還波之上觀看宏偉的大教堂其氣勢有如載天乘地的挪亞方舟。然后從千軍莫開的約翰-尼古拉兩個城堡工事中間穿過,想著當年一場又一場的戰(zhàn)斗是怎樣慘烈,腦海里閃過蘇東坡《赤壁懷古》里“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場景。由于是夏令時,回到港口其實也就是平時四五點鐘的光景,陽光雖然西下卻依然明艷。我們這才想起住宿還沒著落呢。
因為據(jù)說在伽儂比爾大街有比較便宜的住宿,我們就到那里附近找了一些HOTEL。選了一家進去,其實是個民居,門口倒是掛了個房間的價目表。我們問有沒有人呀?我們要住宿。許久才出來個阿拉伯人模樣的老太,指著價目表說26.5歐/天。這么便宜我簡直不敢相信,還跟她解釋說我們要單獨帶浴室的房間,而且只住一個晚上。她點點頭,帶著我們從門口長長窄窄的樓梯上了二樓,二樓沒有過道,只有很小的一塊樓梯轉(zhuǎn)角的空間,在一片漆黑中,她神不知鬼不覺地推開了我們身邊根本留神不到的一扇門,里面是間狹小陰暗的房間,一張很不舒適的床上是已經(jīng)褪了色的床單,家具是凌亂拼湊起來的,這些倒也罷了。房間里有股長時間關著不新鮮的味道。我說浴室在哪里啊?她指指床頭一個用浴簾隔開的地方,那里是個地地道道的浴室。而我們想要看到的廁所是公用的,在外面,也就剛夠一個人擠進去的。我們逃也似離開了這家HOTEL。后來又去了附近的一家,結(jié)果也是一個阿拉伯老太,帶我們走進了底層的一個雜物間......馬賽是個三教九流會聚的地方,也有文章說伽儂比爾大街阿拉伯人聚居的地方治安不太好。于是堅決地北上火車站,還是住那里的IBIS吧,出發(fā)之前曾打電話去問過那里,肯定是有空房的。這里的IBIS果然離火車站好近,也要先爬上那個廣場,然后它就在火車站大廳的邊上。住一個晚上是71.8歐,我們一邊吐著舌頭一邊付了錢(雖然早就知道這個價錢)。
趁著天色未黑,我們匆匆出門趕往白天沒有去的愛克斯城門。愛克斯城門其實就是馬賽的凱旋門,建造于1825年,是馬賽城的入口。城門的后面有一片綠地,上面有些供人休息的白石。看完城門,我們繞到大教堂,目睹了夕陽中她的另一種沉靜的風姿。此時已近九點。饑腸轆轆的我們在白天人聲鼎沸而如今卻安安靜靜的澳海大道上尋覓,穿過那里面港房屋下長長的拱門形走道,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餐館都只做陽光的生意,夜幕降臨就關門了。總算走到一段熱鬧的地方,一連開著好幾家飯店,可以選擇坐在街上也可以進入店堂。我們起先只是在外頭研究它的菜譜。熱情的老板在里頭沖我們友好地微笑,我們不由自主地就進去了 。侍者將我們領到靠窗的位置,留下菜譜由我們慢慢斟酌。法國的餐館一切似乎都是溫和的,不急不慢。坐在窗口,可以看到馬賽黑夜里最漂亮的建筑——賈德爾圣母院,在夜色和燈光的點綴下,如一彎朗月。在等待中,面包和水已經(jīng)擺到桌上。水是冰鎮(zhèn)的,在無風的室內(nèi)喝很舒爽。這家餐館的生意很好,室內(nèi)的位置幾乎都滿了。底樓進門就可以看到吧臺。廚房在二樓,因為看到他們的菜都是用電梯從二樓傳下來的。色拉上來了,好大的一盤。老公點的是一份奶酪色拉,我的是羊肝色拉。幸好我們都吃不慣法國的生菜,否則一份色拉下去就全飽了。難怪點菜的時候侍者一再堅持我們應該吃完以后再點那份貽貝,因為怕我們可能吃不了。不過老公雄心壯志地拒絕了他——小看咱中國人的胃口了。奶酪的味道有點怪,不過奶味是非常純正的,也沒有山羊奶酪的膻味。羊肝煮得恰到好處,味道鮮美。炸薯條也上來了,很象肯德雞里的,有滿滿一大盆,好象薯條是天上掉下來不要錢似的。只是我們中午已經(jīng)吃過比這個好吃的薯條,對它就沒啥興趣了。貽貝也上來了,這是馬賽港的一大盛產(chǎn),白天幾乎所有的餐館里都會特別地推出這道菜。貽貝的做法和中國人很相似,放在水里加鹽和酒煮熟。一大鍋的貽貝在我們兩個人風卷殘云之后只剩下一鍋蓋的貝殼和鍋底一汪淺淺的汁水。正覺無事可做,侍者變戲法般的搬來了我們的主菜。老公的主菜是烤魚加意大利米飯,實在想不起那叫什么魚了,底上烤得焦脆,而魚肉卻是鮮嫩的,配上旁邊略酸的番茄,很是下飯。我的烤羊排,香噴噴的烤羊排。羊排烤得至少有九分熟,只是在靠近骨頭較厚的地方?jīng)]有全部烤透。灑上胡椒粉,羊排的香味和飄散開來的胡椒微末的香味在空氣中愉快地停留著......
第二天早上去火車站買票。總算找到一個英語很不錯的售票員,態(tài)度也很可以。但令人震驚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是所有下午北上的車都滿座了。最后我們不得不放棄中途在艾克斯-普羅旺斯的打算,找了一輛中午回里昂的車,11點24出發(fā)。買完票已經(jīng)8點45。我們趕緊北上昨天沒有時間去的龍夏宮。
從火車站到龍夏宮步行大約半小時。因為放假,大部分商店都關著門,除了餐館、一些小雜貨店還營業(yè)。路上行人不多,倒是在快到龍夏宮時碰上了一個我見過的最有教養(yǎng)的乞丐。他穿得破破爛爛而且看上去很臟,拿一頂舊草帽,先是用法語向我們問好,我們裝做不懂沒禮他。然后他從后面又趕上來用英語問我們是否有零錢。我們說沒有,心里其實有點緊張,生怕一直被他糾纏,因為這條路上本來就沒什么人。誰知他非常紳士地略鞠了一下躬說沒什么,還祝我們今天愉快。倒讓我有點不好意思沒能及時獻愛心。
到龍夏宮之前我們一直擔心這里可能因為放假而關門。后來發(fā)現(xiàn)龍夏宮主要是由左右兩個博物館和當中一個連接這兩個博物館的裝飾性建筑物組成。博物館沒有開門,但其它的部分其實是一個不收費的公園。所有第一次看到龍夏宮中央那個巨大的建筑時,都會為它的氣勢和壯麗所震撼。雄偉的半圓形羅馬式長廊將兩座高大的建筑連接在一起,中央巨大的雕像令人恍入了巨人的世界。底下那個寬闊的階梯形噴水池是這個宮殿華麗的裙裾,飛濺的水花和粼粼的波光還有水池周圍絢爛的花草巧奪天工地裝飾著它。沿著兩邊寬大的弧形臺階走到長廊,看陽光在長廊的石柱間描繪出簡單而又明快的畫面,想象時間就象在長廊里徘徊的鴿子,在陽光和陰影中時隱時現(xiàn)。長廊后面是一大片綠地山坡,有許多供人休息的長椅和一些馬塞歷史人物的雕像。這里是長跑愛好者的樂園,在陽光明媚的早晨穿梭于綠草間的白水泥小道上,頭頂是蔚藍的天空和燦爛的白云,而且還常常有海鷗和鴿子在那里伴舞。這里也是貓咪的樂園,短短的十幾分鐘里,我們就看到了四五只貓咪,全都肥肥的,多半還是長毛貓,見到人一點都不害怕,悠閑地在草地和長椅上曬著太陽。
遛達完龍夏宮,看看時間還有多余,我們又折回舊港,想最后重溫一下那湛藍的海水、慵懶的陽光和繁華的街市還有馬賽最熱情古老的一面。當走近市政府時,因為還是舍不下旅游地圖中提到的馬塞舊城區(qū)建筑,冒著迷路和誤車的風險拐了進去。那里果然有密密麻麻的古老的大型建筑,各異的風格說明它們建于不同的年代。雖然我們沒有看到介紹上說的26世紀前的建筑,但是那也算是一個非常短暫的藝術之旅了。整個馬賽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宮殿。不過我們?nèi)サ臅r候,那里的建筑一部分在大修之中,看來馬賽市政當局也想保護這些文化瑰寶。
從馬賽往里昂的火車在開出后有一段路是沿著海岸開的,而且路過新港。在那里我們戀戀不舍地和藍色的馬賽道了再見。
小建議:
1.要去島上的話,最好一早就去碼頭查看游船信息。我們坐2點的船太晚了,回來時大教堂已經(jīng)關門。
2.富瑞爾島需不需要去關鍵得看有沒有多余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