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格調與縱情,總會與水有關。端午節作為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很盛行。在汨羅江畔、臺灣海峽還是香港赤柱,在端午這一天,人們都會以“百舸競渡”或是放河燈的方式,來歡度節日。而這一節日又因各地風俗的不同,呈現出各異的精彩。奇趣,讓人想象不到…
1.【版納】——傣族粽包節里覓愛情
傣族的端午節被當地人稱為“粽包節”,而節日這一天,也是未婚男女的相親日,小伙子會把粽包擲給心儀的姑娘,如果姑娘拾起,兩人就可以牽手約會去了。
2.【徽州】——戲鐘馗,鬧端午
每年端午,徽州很多地方都保留著“戲鐘馗”或者“跳鐘馗”的習俗,以求驅邪降惡。
3.【陜北】——端午風情畫
心靈手巧的陜北人,端午節的香包也繡得漂亮。粽子都要盛裝。
4.【苗嶺山脈】——苗族賽龍舟
苗族人以自己特有的熱情來歡度端午這個節日。戴著苗家斗笠龍舟競渡。
5.【江南】——五常龍舟勝會
這是一個格外充滿趣味的龍舟賽,因為西溪河道比較擁擠,所以,人仰船翻的情況很容易發生,好不熱鬧。
嘉興 水上的小城記憶
300多年前,一位羅馬尼亞人尼斯米·列司庫來到嘉興,被運河兩岸的景致深深吸引。“城市位于一條河上,城里河網密布,河岸鋪著經過雕琢的石頭,河上許多橋,船只可在全城各處通行。”
嘉興人習慣稱城市內流淌的河流為市河,這符合江南人家對河的那種情懷。如果再往前推三四十年,嘉興依然是列司庫描繪的那樣:被如網般密密麻麻的河流包裹著、環繞著、貫通著。城中的人家多數是枕河而睡,賴河而生。現如今城市里那如蛛網般的水系被梳理成條條清晰明朗的景觀河道,早先的功能蕩然無存,水鄉也只有在書畫詩歌中去回味。但這似乎并不妨礙我們沿著嘉興的老街,尋覓粽子飄香……
老街里的陣陣粽香
月河老街是一片新建的水鄉建筑,在這里可以找到些許江南人生活的情懷,只是造得太新了,讓游人進行時光穿梭多少有些困難。不過這終究是生活在這座城市里許許多多人記憶中的河與街。
端午將至,王阿姨家的大蒸鍋里散發出陣陣粽香,她還在將糯米和豆沙以及一顆桂圓裹進青青的粽葉中。粽葉是早晨她從嘉興城邊運河小市場上向一家船戶人那里買來的,新鮮得可以嗅到上面的清香。要知道,大名鼎鼎的五芳齋粽子就出自于嘉興,而這里的人們自然都會做地地道道的嘉興粽子。
其實,月河老街是一條不到百米的街,最繁華地段也不過五十米,就坐落在城河的邊上。祖祖輩輩的人們在街上住著,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平凡而又滿足的生活。
小城里的原味生活
白天市河邊是最熱鬧的。女人們挽著盛滿菜的竹籃子,夾著裝滿米的竹淘簍,互相打著招呼,陸續走向河邊,為準備可口的飯菜忙碌;男人們甩著毛巾,呵斥著孩子,輕松地向河邊靠攏。辛苦了一天的人們,要讓清澈的河水蕩滌掉身上的勞累,孩子們也要在這里,盡情地釋放禁錮了一天的“自由”。女人們一邊洗菜、淘米,一邊聊著她們的私房話,不時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男人們則在一旁專心洗澡、游泳,冷不丁一個猛子扎到水里,一會兒,捧上來一只大河蚌;一會兒,摸到一條魚、一只蝦。男人與小孩一樣,會玩得忘了時間,等到女人們大聲地喊叫自家男人和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時,他們才會戀戀不舍地回家。
小街上的晚餐辰光,是孩子們又一個期盼的節目。各家都把做好的飯菜,端到門前搭好的小桌上,男人們高聲邀請鄰居過來喝口酒,嘗嘗剛摸來的河蚌,女人們熱情地夾起一塊鮮魚,放進邊走邊吃飯的孩子碗里。這時的孩子們不怕難為情,因為他們已經習以為常,只要看到喜歡吃的菜,不管誰家的,都可以去吃。趕上端午節,街上到處都彌漫著粽子的香氣。嘉興的粽子種類雖然多,但人們最喜歡吃的還是放進桂圓或是豆沙的糯米粽,咬上一口汁水淌進米中,融到嘴里,整個人都似要化掉。
吃過晚飯乘涼了,各家會把所有涼快的東西都搬出來,幾乎擺滿了整條小街。孩子們就專找那些紅得發亮的竹榻,睡上去冰涼冰涼的,賴著不肯起來。
端午攻略
今年的“中國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將于6月13日~17日在嘉興舉行,賽龍舟、送香囊、神龍祭、民俗表演巡游等活動將紛紛上演。特別是能品嘗到地道的嘉興粽子,在嘉興過端午節別有一番對傳統的回味。
西溪 濕地里搖槳吶喊
西溪有個“深潭口”,位于蔣村,對于江浙一帶“斗”過龍舟的船隊們來說,每年不到這里比試比試,就好比這一年沒有戰績一般暗淡。河港縱橫,水網密布的蔣村,從明朝開始,作為龍舟賽的賽場就從未中斷過,據說乾隆下江南時就曾親自到此觀賞龍舟賽。它給我們呈現的是《非誠勿擾》電影里柔美畫卷之外的另一種狂野。
重在參與的粗獷美
蔣村的龍舟有三種樣式:滿天裝龍船、半天裝龍船和赤膊龍船。最豪華的滿天裝龍船,船上甚至建有牌樓,還彩繪或雕刻三國、水滸故事,現存只有蔣村鄉深潭口村石塘角自然村和蔣家兜自然村各一條。而如今龍舟賽,僅有兩條的珍貴古董船自然不夠用。所以,幾乎是當地普通一條小船安個龍頭,就可以參賽。在這里欣賞到的龍舟,可謂五花八門。
西溪龍舟賽,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出人參與,而且這里比的似乎不是速度,而是比熱鬧。你看那有的龍舟很小,船上的人卻很多,劃槳的10多個壯漢,還有兩個負責敲鑼打鼓,船尾再加一個舵手。載著這么多人的小船船沿離水面只有幾厘米,比起來,恐怕速度不保,人先翻船。果不其然,每年都能見到有人被“斗”到水里去,變成落湯雞的團隊,就要在大家的歡笑聲中想辦法把船再拖出水面,有人負責用臉盆拼命舀出船里的水,讓船盡量再浮起來,有人在水里托著船,現場分外地繁忙。而幾乎每條船上都備有水舀,看來,船在西溪賽,難免不翻船哦。
端午龍舟賽對于蔣村的人來說,分外重要。據說,按照蔣村的規矩,在端午節,不論有多忙,在外有多遠,村里的男人都一定會趕回來,為賽龍舟出一份力。通過劃龍舟的方式,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這可是西溪比天還要大的事。
魚鮮船菜來伺候
看完龍舟賽,可不要錯過最重要的一環。那就是親自上船——當然不是參加比賽,而是要坐在船上品嘗一頓西溪的鮮美船菜。這可是節日里的最佳美味。
西溪濕地盛產魚蝦,很多游客都是沖著時令魚鮮直奔西溪的。如果船夫直接從水中撈起的河蝦粗如拇指,你可不要驚訝。在這里,魚蝦肥美,都是尋常小事,只是享受要趁早趁鮮。船菜里的原盅甲魚、筍燒肉、蔥油螺螄、奶油鯽魚湯都是令人欲罷不能的美肴。而菜就放在一只只古色古香的漆器碗中,這樣人坐在船上,隨著船夫慢慢地搖櫓,水岸邊的風光就如畫般地展現在眼前,怎能不愜意?
端午攻略
今年的西溪國際龍舟文化節5月29日開賽,一直進行到6月16日,比賽招募了來自上海的45支隊伍。本次龍舟文化節的比賽分為預賽和決賽兩個階段,5月29日、30日及6月5日、6日分別舉行兩場預賽。決賽則定于6月15日、16日,也就是端午節期間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