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風光,自古以“四絕”聞名,即:蛾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閣天下險,夔門天下雄。四大佛山之二的蛾眉山雄據“四絶”之首,自有其獨特的風姿。
峨眉山位于蛾眉縣西南,距成都市一百六十八公里。峨眉山本指大蛾、二蛾、三峨、四蛾諸山,但因為大峨山名勝集中,風景最佳,故人們一般只游大蛾山。關于四峨的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峨眉縣城西門外西坡寺的和尚與一在寺內寄居的老畫師關系很好,畫師臨別時,送給和尚四幅美女圖,并對和尚說,要收藏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掛出來。和尚沒聽畫師的話,迫不及待地把畫掛了起來,畫上的美女卻從畫上走下來,逃跑了。和尚急忙去追,但他再也找不到畫中的姑娘了,她們變做了四座山峰,即今天的大蛾、二峨、三峨、四峨。和尚一直守在山峰旁,自己也變成了一尊瓷羅漢,人們為他修了一座瓷佛寺。
峨眉山是我國最高的旅游名山,它的最高峰多數人誤認為是金頂,其實應該是萬佛頂。金頂海拔三千零七十七米,萬佛頂海拔三千零九十九米,比著名的東岳泰山還高一倍,故唐代詩人李白說:“峨眉高出兩極天。”
在攀登峨眉山’起點處的大道上,有一座牌坊,上有郭沫若手書“天下名山”四字,指引人們踏上征途。游人首先到達山麓的報國寺。寺初建于明代萬歷年間,重修于清康熙年間。在寺前的鳳凰堡有一銅鐘,高二點三米,重二萬五千斤,是全山第一大鐘,鐘內外遍刻鑄文字,共七萬余字。這口鐘原掛在圣積寺,“圣積晚鐘”是峨眉十景之一。在大雄寶殿背后的階沿上,供有一瓷佛像,像趺坐于于葉蓮臺上,通高二點四七米,身著綠色千葉蓮衣,肢體面部色澤白皙,光潔照人。這就是傳說中和尚變成的瓷羅漢,其實它是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雙福場瓷佛寺的惠光禪師在江西景德鎮定制的。報國寺門外新開鑿的峨秀湖,面積約二平方公里,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為古寺增添了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