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岳門是進人武當山的第一道仙門,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稱,為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建筑,高20米,寬12.81米,石鑿櫸相ife〗:門建于_镥蘭十一年坊額上刻嘉靖皇帝親書“治世玄岳”四個大字,額坊、檐椽、欄柱上以浮雕V鏤雕和圈雕春手法/刻有仙德游云、八仙迎賓等圖案,坊下鰲魚相對,卷尾支撐;頂飾鴟吻呑脊,檐下坊間綴以各種花鳥圖案,神奇美妙,堪稱我國石離藝術精品。從玄岳門至金頂的磴道曲屈艱險,古稱“神道”。門前有王靈官和六丁神像,靈官怒張虬須,圓睛齜牙,為鎮山守門之神。香客到此,必須洗心入靜,虔誠敬神,否則會受靈官懲罰,故有“進了玄岳門,性命交給神;出了玄岳門,還是陽間人”之說。
遇真宮距玄岳門一公里,為武當八宮之一。它背依鳳凰山,胃面對九龍山,左有望仙臺,右為黑虎洞,山水環繞若城,故舊有黃土城之稱t道士張三豐在此結庵修煉吋稱“會仙館”。宮建于明永樂十年到十五年,有殿堂、齋房、方丈、樓閣二百九十六間,當時被譽為“香靄親霞褸”、“仙樂空中流”的靈境。宮內院落寬敞,幽雅靜穆,由前到后有琉璃八字宮門、東西配殿、左右廊廡和真仙殿等。真仙殿為廡殿頂式,面闊、進深均為三間,殿內神像儀仗誹列,有張三豐銅鑄鎏金備,是珍貴的藝術品。
過遇真宮一里許,便是元和觀。元和觀原名元和遷校府,建于明永樂十一至十七年,規模僅次于遇真宮。觀的主體布局方正有序,殿堂大小均衡,其主體建于高臺之上,門首置宋代書法家米芾書“第一山”石碑,殿內陳列大多為銅鑄鎏金神像、供器,正位供木雕飾金真武神像,是該山現存最好的木雕藝術杰作。幾尊玉女銅鑄像,服飾富有宋代風格,六丁、玉皇像,形態各異,為稀有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