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又稱勞山、牢山,亦名輔唐山,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東面臨海,面積約300平方公里,距青島市40公里。山自古有“神仙之宅,靈異之府”“海上名山第一”之稱,宋元以來,寺觀次第興建,遂成道教名山,現存有上清宮,下清宮,太平宮、華樓宮等。史載,遠在昊越時代,嶗山就有道家居住,此后兩千多年香火不絕。最盛時全山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道眾一、二千人。著名道士邱處機、劉志堅、王漁洋、高風翰等都曾來此,多有題刻。蒲松齡以此地事物為襯托寫出了《嶗山道士》這樣膾灸人口的故事。由于與道教之緣,嶗山成了與青城可以比美的道教名山,有“青城姊妹”之稱。
太清宮建于北宋初年,是嶗山二十余處寺觀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道觀。現有殿宇140多間,分為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三組建筑,另有忠烈祠、經神祠二處庭院。三官殿前有兩株四五百年的山茶樹,一株花開紅艷似火,一株潔白如雪。樹下有一大青石,刻有“絳雪”二字。三清殿西側有一小院,傳為蒲松齡當年居所,《香玉》、《嶗山道士》等名篇即在此寫成。
嶗山以“仙境”著稱,三官殿的逢仙橋,上清宮的有千年樹齡的銀杏仙樹,白云洞二仙臺的會仙臺,北九水的仙人髻,仙姑洞及八仙墩、迎仙觀、霞仙臺等,這里的山是仙山,水是仙水,石是仙石,一草一木,一樓一閣都染上了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