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古稱“浮玉山”,又稱“天眼山”、“天池山”,自五代后晉起稱今名一直到現(xiàn)在。它位于浙江西北部,.東西二主峰均在臨安境內(nèi),縣西五十里稱東天目,縣北四十五里稱西天目,海拔1500米以上,兩峰對(duì)峙。以前,峰頂各有一水池,冬夏不涸,如仰望藍(lán)天的一雙巨目,這便是“天目”由來。
“天目高懸兩乳長,龍飛鳳舞到錢塘。”天目山西起浙皖邊界的百丈峰,向東北延伸到湖洲逐漸沒于杭嘉湖平原,長130公里,是一座奇特秀麗的山。東西天目相:距15公里,東天目以瀑布為勝,西天目以林為勝。不僅如此,天目山還是歷史上的佛教圣地,唐時(shí)有大小寺院一百多座,僧侶千人。迄今還可看到許多古老的寺院。
西天目有禪源寺、開山老殿等,周圍極為清幽。歷代詩人李白、白居易、蘇東坡、劉基、袁宏道等都到此吟詠。禪源寺為西天目規(guī)模最大的寺院,建于明代,位于西天目腳下,是登山的起點(diǎn)。周圍青山環(huán)抱,寺前一片柳杉林,右邊的天目溪從山頂飛流而下,直沖寺前雨花亭。亭建在溪的石橋上,古樸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