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巫閭山,亦名于徽閭山、無慮山、醫無慮山、義巫閭山等,其音均系東胡族語音譯,意為“大山”,位于遼寧省北鎮縣西部,長四十五公里,寬十四公里。金代以后,曾在北鎮縣地方設廣寧府、路、衛等,因之又有“廣寧大山”之稱。簡稱閭山。
閭山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被舜封為北方之鎮山,以后歷代帝王均有封祭。隋文帝還曾“就山立祠”,明太祖曾封其為北鎮之神,清代沿用神號。從北魏開始,以后歷代朝廷,凡遇大典,都要親自或派員告祭。帝王大員每每祭祀,或修寺建廟,或造樓建閣,故閭山古建比比皆是。
閭山自古以風景優美見稱。《讀史方輿紀要》載:“醫巫閭山,掩抱六重,巖洞泉壑,種種奇勝。巖壑窈窕,峰范回合。”人們依照山石形狀,賦予種種詩情畫意的名稱,諸如龍門、鷹嘴、鵝頭、駱駝等,各峰千姿百態,維妙維肖,有道隱谷、觀音、呂祖等天然洞谷六十三處,石棚十三個,形式各異,廣寧八景中之六景便在閭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