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積山又名麥積崖,山形圓錐體,似農(nóng)家麥積,故而名之。它位于甘肅天水市東南約四十五公里處,為秦嶺山脈^端小隴山的一座獨(dú)立山峰,在僧帽山、羅漢巖、香積山、三扇巖、獨(dú)角嶧的環(huán)抱中,高124米。山以石窟造像為主,自然風(fēng)景也很秀麗,麥積煙雨、仙人送燈、石門夜月為秦中八景之三,敵而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稱。
羑積山是絲綢古道上一束絢麗的花朵。遠(yuǎn)在公元四、五世紀(jì),羑積山就成為佛教勝地,開始鑿窟造像,修建寺院。南宋永^間,名僧昌弘、玄高就在此禪居講學(xué),西魏文帝元寶炬的元配弓弗皇后曾在此為尼,死后又“鑿麥積為龕而葬”,隋文帝將其奶媽的遺骨之一部分也葬于此。北周的庚位,唐人杜甫等都在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在那高高低低,迂回曲折,凌空梯天的飛撟、棧道、石磴上,印下了難以數(shù)計(jì)的,古令中外尋奇探幽者的足跡。
麥積山佛窟辟開鑿,是繼新疆克孜爾千佛洞和敦煌莫高窟之后開始的?經(jīng)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庸、五代^至宋、明、:凊、成了“有龕皆是佛,無壁不飛天”的佛教重地。舞統(tǒng)計(jì),麥積山井有塑像7?00余尊,孽畫1300事平方米,分布年1時個辦窟里與敦煌窟、大同云崗、洛限,龍.門形成天然鼎峙的藝術(shù)寶藏,雕塑家劉開渠贊它是“我國歷代?的一個大雕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