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爭秀是指興隆山東峰。峰上青松茂密,如萬傾風起浪涌的大海;旭日之下,滿山金光銀珠,樓閣廟宇掩映其中,確有曲徑通幽、密林藏真之感,清代時有“古剎云深樹欲寒”之稱。秋天,斜陽夕照,、萬道光箭穿過松林,照在山坡上,楊柳、青姻霜葉如涂胭脂,十分紅艷。
云龍虹橋是山下云龍橋。橋身騰空,畫檐飛展,如雨后彩虹。站橋上,西可望棲云仙閣;南可觀興隆爭秀,下可賞痩石磷峋的澗流清溪。撟初建于一七六三年(乾隆二十/V年),因邑侯唐銘為其主持,故稱唐公橋。后屢毀屢建,一九00年(光緒二十六年),甘肅布政使岑春萱撥白銀一子兩重修,取名“云龍橋”。
通天石柱在棲云峰八卦亭內,.是高六尺,寬一尺的八棱黑色石柱。上刻《清靜經》、《道德經》、《陰符經》、《.玉皇新義經》等四個經文。碑為一七八八年所立,怎樣搬上山頂,至今還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