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又稱隴山,跨寧夏、陜西、甘肅三省區(qū),主峰在固原、隆德縣境內(nèi),山體南北走向,是陜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也是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六盤一名,是因左盤道六重始達(dá)山頂,故稱。關(guān)于它,還有一美麗傳說:六盤山原無路可走,一日,一只梅花鹿跑到山下的古剎邊喝水,僧人樵夫欲捉而追蹤,沿鹿之足跡穿溝越坳,攀上山峰,鹿卻不見,看見的是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從此,鹿經(jīng)過的地方出現(xiàn)了彎彎曲曲的山路,這條路實(shí)為“鹿攀”之路,后轉(zhuǎn)音為“六盤”
六盤山為塞上名山,有老龍?zhí)丁⒈苁顦堑葎氽E,在中國革命史上,它也有不可缺少的一席之地,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的最后一座大山。
一九三五年九月中央紅軍在攻克臘子口、躍出岷山之后,進(jìn)抵六盤山下的單家集。蔣介石、馬步芳欲借六盤山天險(xiǎn),阻止紅軍北上。紅軍在毛澤東指揮下,僅有三個(gè)小時(shí)就消滅了敵人,當(dāng)天下午一鼓作氣翻過了六盤山。一九三五年七月七日,毛澤東從固原張易堡出發(fā),登上六盤山主峰,寫下了《清平樂?六盤山》詞:“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fēng)。今日長纓在手,何日縛住蒼龍。”看麗日晴空,飛雁南斷,過去的已是歷史,新的局面怎樣幵創(chuàng)?毛澤東心潮起伏,壯志滿懷。六盤山成為長征勝利的標(biāo)志和新局面開創(chuàng)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