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洞在普陀崖北半里處。人洞要過“仙人撟”。橋邊豎有一大理石柱,上刻“從茲捷步登蒼夭”一行楷書,過了青,山上巖洞彼此相通,_兀、明、清以來摩崖石刻50多處,古人曾書“柳江砥柱”大字刻于山腰上,相傳山上有劉三姐唱歌成仙的歌坪,今塑劉三姐像于此。山腰有“清涼國”、羅漢洞、三姐巖、通天洞等七個巖洞。唐人柳宗元有“勢欲凌霄漢,天然一石魚”的贊譽;“秋高山霧隱,清可辨須眉”等句,為后代文人描繪。
三姐巖為劉三姐塑像所在之處。要去此處,可沿峰北麓的迎翠亭登攀而上,進古雅的山門,有一洞,口寬三尺,深丈許,倒懸鐘乳,形似仙桃。探頭望內,在一天然石簾前,一窈窕村姑,身著圍裙,側坐石上,正躬腰舒指,搓麻編芒。這就是劉三姐。相傳劉三姐因反抗惡霸莫懷仁,遭到迫_害,星夜自宜山逃往柳州,幸遇漁翁搭救,藏此洞中。之后,她便在柳州勞動、傳歌,塑像就是為紀念她而塑的。
“清涼國”和三姐對歌群塑相隔不遠。從三姐巖側上拐,在“氣象萬千”的朱漆巨鐫之下,洞口大開,涼氣迎人。這便是“清涼國”。此洞高廣明亮,洞府內盡是窟窿,“那知魚腹中,空洞憑出人。”其右曰螽斯洞,前去可旁山西出,臨眺鬧市;其左曰王洞,一塊千噸石乳,懸空而垂,使人觸目驚心。洞壁晶瑩如玉,高壁刻曰:“西玉洞天”。三姐對歌群塑在洞中大廳左邊;這組群像生動地表達了三姐對歌的場景:古榕樹下,清溪伴流,劉三姐正泰然放歌;村中老少,皆擁來助威。對面暗處,三位秀才羞愧滿面,無以答對;惡霸莫懷仁,氣急敗壞地癱倒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