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南面就是榮軍院;橋的北面是大、小王宮;我們來到大、小王宮,大王宮正在舉行專題展覽,我們的通票不能用,小王宮也無非常別致,沒有入內; 走過戴高樂塑像,即戴高樂廣場,眼簾的就是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大街兩旁商店林立,人流如潮,經過圓形廣場,只見鋪設石板的綠地大街,一直延續到著名的凱旋門!
凱旋門,四周呈散射型有12條馬路,我們沿外圈從東頭走到西頭,感覺走了好長時間,這與多次在岔路口等待亮綠燈再走也有一定的關系;最終還是從地下道穿到凱旋門下。
細觀著名的凱旋門:
①內墻:有拿破侖戰功96個浮雕,還刻有跟隨拿破侖的數百名將軍的名字;
②東北角外墻:1792-1815戰史巨雕,佛朗索瓦·呂德創造,“1792年志愿軍出發遠征”,又名馬賽曲,上部是一位女神執劍勇往直前,下部是戰士們劍拔弩張;
③東南方向的外墻浮雕表現的是拿破侖的一個細節;西南、西北三座,分別表現凱旋、抵抗、和平;
④正下方:1920年11月11日建的一位無名烈士墓,地上的墓志意思是:“這里安息的是為國犧牲的法國軍人”,是為了紀念一戰150萬陣亡士兵。
1840年12月15日,拿破侖遺體經過這里,送往榮軍院安葬;雨果1885年5月22日去世時,在此停靈一夜;據說其父是拿破侖時代的將軍,但死后名字沒有刻在此,對此雨果一直耿耿于懷,于是熱愛他的法國人在其去世后,特意讓他的館柩在此停靈一夜。
納粹的軍隊曾從這里穿過,接受希特勒的檢閱;戴高樂的車隊曾從這里穿過,受到巴黎人民的歡呼。
當年,1805年的8月15日,拿破侖在此主持了奠基儀式,直到1836年7月29日建成。現在每年的7月14日國慶節時,總統要從凱旋門下通過。
門下正在舉行撥旺火焰儀式,確保墓前的長明燈不熄,這是每晚18:00點的一檔固定儀式,自1922年起,日復一日,終年不斷;只見官員肅立,軍官巡視,管弦樂隊高奏音樂,然后是官員講話,整個過程進行了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