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華山,層巒疊嶂、逶迤環繞、形似蓮花,主峰海拔437.2米,宛如花蕊,高踞群山之中,寶華山原名花山。因盛夏時黃花滿山而得名,因古時“花”和“華”通用,亦稱華山。南朝梁代一代高僧寶志和尚(句容人)晚年登山結草為庵,設壇講經傳教,致使此山名大振,寶志圓寂后,為紀念這位開山祖師,改稱華山為寶華山。寶華山為寧鎮山脈之最高峰。古人稱贊此山“東臨鐵甕(鎮江),西控金陵,南負句曲(句容),北俯長江”。周圍群山環抱,爭雄斗奇,氣勢雄偉,景色壯麗,素以“林麓之美,峰巒之秀,洞壑之深,煙霞之勝”四大奇秀而著稱。

寶華山群峰之中,淺谷之坡藏著氣勢雄偉,建筑龐大的隆昌寺,寶華山寺廟周圍36座山峰似36片蓮花瓣,寺廟若蓮房端坐其中。寶華山隆昌寺始建于梁朝,擴建于明代,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寶華山之所以成為我國佛教名山之一,是因隆昌寺在佛教中屬律宗,專門制定佛教法規,被佛教界稱為“律宗第一名山”。每年各地求戒眾僧蜂擁而來取得隆昌寺“戒牒”,不僅全國約有70%的僧尼來此受戒,而且
東南亞許多國家的佛教待也慕名專程來朝佛受戒。

寶華山地帶性植被保存完好,維管束植物有124科、352屬、529種。其中寶華玉蘭為特有樹種,是三百萬年前的新生代,有剛竹、水竹、苦竹、短穗竹等野生品種,稱之“竹海”。這里動物資源豐富,有豺、狼、獐、狐等20多種哺乳動物,畫眉、八哥、白鷺等近百種鳥類,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寶華山的地質景觀和人文資源積蘊深厚,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主要景觀有四池、九洞、十二泉和三十六峰。其中戒公池為秦淮之源。寶華山西北麓有距今7000年前的“丁沙地”文化遺址。千百年來,眾多文人墨客,著名僧侶,游覽寶華山,寫下了200多首贊嘆詩詞。清康熙、雍正、乾隆均臨幸于此,御書匾額,吟詩聯句,賜銀贈物。乾隆六下江南,六上寶華山,留下了“乾隆尋父”等許多傳奇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