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森州的首府不是其最大城市法蘭克福,而是只有26.2萬人口的威斯巴登。別看這座城市不太大,它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溫泉多。該市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成為一個療養游覽勝地。
威斯巴登在法蘭克福以西30多公里的地方。它坐落在陶努斯山麓,南郊延伸到萊茵河畔,隔河與萊法州首府——美因茲相望。周圍林木蔥郁,巒岫爭奇,清流迂回,風景如畫。這里溫泉眾多,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就已為人所知,羅馬人在這里修建了城堡要塞和溫泉浴室。公元829年史書中首次記載了“草地溫泉”(Bad in den Wiesen),威斯巴登這個地名就是由此演變而成。不過中世紀時,除達官貴人外,能來此地療養的人有限,城市發展也相當緩慢,直到19世紀初,才有兩三千居民。1816年威斯巴登成為納紹公國的首都。幾位公爵先后大力營建這座小都城,開辟溫泉,修建公園,新辟寬闊的林蔭大道,為該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歐洲王族紛紛前來,大詩人歌德也來此地療養。1866年威斯巴登并入普魯士。這里溫和的氣候和宜人的風景深受皇室喜愛。他們更是大興土木,修建宏偉的療養設施。德國皇室和各國貴胄年年夏天都到這里游玩,威斯巴登一時成為歐洲王公貴族、富商巨賈、達官貴人的社交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的艾森豪威爾將軍看中此地,打算用它作大本營,所以直到1945年初,盡管時常有千百架美英轟炸機掠過該城天空,卻沒有丟過炸彈。2月底據說是有一回轟炸隊員弄混了目標,于是這車水馬龍的溫泉城也成為戰爭的犧牲品,所幸一些主要建筑和名勝之地未受損失。戰后,威斯巴登被定為州府,成為行政中心,除州機關外,聯邦統計局、聯邦刑警局(類似英國的蘇格蘭場)也設在這里。該城重振療養旅游業,發展會議業、每年還舉行國際音樂節、芭蕾舞及戲劇會演。現在這里出版業、電影制片業也頗興旺,但工業比重不太大。作為釀酒業中心,威斯巴登以出產塞克特(德國香檳灑)著稱。
威斯巴登素有“滿城泉水滿城花”之譽,共有26座熱泉,水溫從46度到67度不等。其中科赫布呂寧溫泉最為著名,每日出水量多達50萬公升。溫泉主要分布在市區東北部,設有療養之家(Kurhaus),建于1907年,里面附設豪華賭場。附近是風景美麗的療養公園。
寬闊的威廉大街(Wilhelmstrasse)以西是市中心。這里的建筑以18世紀的古典式和第二帝國的威廉式為主。白色的公爵府(Schloss)現在是州議會所在地。這里有新舊兩座市政廳,老市政廳建于1609年,是該市現存最老的建筑。附近還有極華麗的劇院和可容納4000人的會議展覽中心——萊茵美因堂(Rhein-Main Halle)。
市南火車站一帶有不少政府機關,一出車站,就能望到一幢13層的大樓。聯邦統計局就設在這里,共有2600多名工作人員。他們收集整理統計資料,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每年出版厚達七八百頁的《德國統計年鑒》。城南5公里的萊茵河畔有一座巴洛克式的宮殿建筑比布利希宮(Schloss Biebrich),現為德國電影業幾家重要機構所在地。
市北3公里處有尼羅山(Neroberg),可乘纜車登山,上有圓亭,可了望全城市容和萊茵河谷風光。附近造型獨特的希臘式教堂(東正教)于1855年竣工,系納紹公爵為其出身于俄國皇族的夫人所建。5個洋蔥形狀的鍍金塔引人注目,現已成為該市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