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位于東南亞的東南半島,舊稱高棉。那是一個君主世襲制的國度,一個讓人回味無窮的國度!提到柬埔寨,除了令人發指的“紅色高棉”,亦有世界聞名的吳哥古跡、塔普倫寺、女王宮、洞里薩湖……感受現實與歷史的閃現輪回,感受一個古老王國靜謐中的神秘色彩。
熱浪.暹粒
初到暹粒,熱浪滾滾襲來,令人幾近無法呼吸。入夜時分,仍能感覺到白天烈日留下的燒灼氣息。這個位于赤道上的國家有大片漫無邊際的熱帶叢林,即使在旱季,也依舊枝葉繁茂,滿目蒼翠。
在暹粒繁榮的旅游區,柬埔寨曾經的傷痕累累、滿目蒼夷早已不復存在,處處顯示出來的是熱鬧、祥和的盛世之景。
柬埔寨的美食很多,不論老市場酒吧街里的高級餐廳還是路邊攤,都一樣美味,而且高消費的餐館也只人均120塊人民幣左右。FCC就是一家法國人在國王官邸旁開的高級餐廳,前身是法國領事館。特色的奶油烤雞、Amok Fish、高棉拼盤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奶油烤雞用烤的酥脆的雞肉和香濃的奶油搭配得恰到好處,并配以炸得噴香的小土豆;Amok Fish是由一種柬國特有的香料葉Amok,加上椰汁、檸檬草、姜黃粉等調料烹飪出來的魚,配酸甜的醬汁沾著吃;高棉菜拼盤則有春卷、肉串、咖喱烹制的肉和高棉蔬菜炒的肉、每道菜都附帶一份米飯。
花樣年華.吳哥的微笑
存在于柬王攝耶拔摩七世時的“吳哥的微笑”,已在歲月斑駁的石塔上苦度了近900年。他不僅見證了盛世之下的高棉文明,同樣見證了政權交織更替與戰亂不斷的動蕩之勢,而后隱匿在茫茫叢林中。直到1860年,法國植物學家為了收集植物標本來到暹粒,吳哥城才得以重見天日。
有位吳哥作家曾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地方像吳哥一樣,能使人長期陷入一種彷徨、茫然和不知所措的思索中。”
遠遠望去,被寬闊的護城河和棕櫚樹包裹起來的小吳哥宏偉依舊。這座創建于12世紀,供奉印度教毗濕奴神的城堡以它的堅韌之軀屹立千年不倒,而僅僅偶有風化侵蝕的跡象。
小吳哥的建筑面積和故宮差不多大,外圍的護城河更是近百米寬。如此龐大的建筑全部由巨石建造,最大的約有八噸重,完全不使用任何材質的黏合劑。很難想象,不依靠黏合劑的吳哥城如何抵御千年風雨的侵襲風化。古老的高棉人民的無上智慧也因此令人更加敬畏。
當沿著精美的石道緩緩進入小吳哥的心臟,流連在精美的浮雕與殘缺的佛像之間時,內心再容不下其他,仿佛天地間只有盛大的吳哥城,只余渺小的我。
小吳哥的建筑帶有強烈的高棉民族風格的佛教藝術色彩,最常見到的是整墻的仙女浮雕,取材于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殿堂、佛塔及其附屬建筑之間均有階梯、扶欄、柱廊相連。將近十米高的臺階非常陡峭,幾乎是垂直上下,沒有扶手,只能手腳并用地爬上去,讓信徒在攀爬過程中體會通向天堂之路的艱辛。臺階面窄到腳踩上去也只能放半個多腳,而且下比上更難。很難想象古代的國王是如何上下的。
猶記得王家衛導演的電影《花樣年華》結尾,梁朝偉飾演的周慕云對著小吳哥的廓柱石洞,默默傾訴心中的苦悶——愛卻不能、忘記亦不能。然后把它蓋上,讓發生在花樣年華的故事從此留在吳哥。
與小吳哥齊名的Angkor Thom大吳哥,是真臘王國吳哥王朝的國都,由Kayavarman七世建于12世紀后期。正方形的大吳哥有近8米高的城墻和同樣寬闊的護城河,連接塔型城門與護城河的橋梁上雕刻著印度教的神話故事:神靈與惡魔相互決斗。大吳哥建筑群包括南大門、巴本宮殿、巴戎寺、斗象臺、十二生肖塔、古代法院、約兵臺等。
暹粒所有的歷史遺跡都是用巨石建成的,即使是沒有任何其他材質的建筑也并不顯得單調突兀。雖然建筑整體已經有些風化,但內部精美細膩的吳哥王朝風格的雕刻,依然保存完整。
大吳哥中央的巴戎寺依照佛教須彌圣山的概念建立而成,54座巨大的四面佛石雕最讓人震撼。佛像充滿未知的神秘、恬靜、安詳、迷茫之感,又似喜怒皆不形于色,說是亞洲版“蒙娜麗莎”也不為過。更奇妙的是,無論身處哪個角落,都感覺有帶著笑的眼睛在注視著往來游人,這便是著名的“吳哥的微笑”。這微笑如同吳哥城的守護者,守護著吳哥王朝所有的秘密。
大吳哥建筑群中的巴本宮建在一個巨大的方形石頭基座上。基座的厚度是吳哥遺跡之最,基座周圍和石臺上散落著無數的石頭建筑材料。看起來被破壞得特別厲害,修繕的難度也非常大。
巴本宮應該是大吳哥最輝煌的政治中心,所以要求嚴格,入內參觀者須上衣有袖,短褲過膝。很多因著裝不合格而被拒絕入內的游客在旁邊樹蔭下乘涼;有年輕的女孩直接躺在大石頭上休息;一個擁有小麥色的健康皮膚、高挑的身材、修長雙腿的歐洲女孩,坐在石頭上捧著本英文書讀,如畫般優雅,引人入勝。
樹的王國與女人的宮殿
塔普倫寺是當之無愧的樹的王國。40年前的一位游客寫道:“建筑師只開了一條道供游客進入,其他地方都紋絲不動,從而可以更好地保存,防止進一步的損蝕。”
塔普倫寺屬于吳哥文化較為后期的作品。神殿內供奉的是“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塔普倫寺曾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能的神殿。19世紀法國人發現它時,就被樹木嚴密包裹著寺院的奇景震驚,于是放棄修繕,維持原貌。所以如今我們才能看到樹包屋的奇觀妙景。
整座寺廟都被盤根錯節的巨樹kapok(當地人叫做蛇樹)的根、莖、干纏繞。還有參天大樹的樹根蔓延穿過院墻,繞過梁柱,盤繞在屋檐上,裹住門窗。如果要問,是樹木裹住了廟宇還是廟宇離不開樹木?寂靜無聲的寺廟中只傳來風的聲音,久久沒有答案。如果說吳哥的建筑群讓人感受到古老高棉文明的智慧與強盛,那么塔普倫寺就會讓人體會到自然界生命力的頑強不敗。
寺內的“回音塔”也很有趣,站在里面緊貼墻壁,用力拍胸脯就會產生洪亮的回音。無法理解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也許只有嚴謹的科學理論才能解釋。
讓這座寺廟揚名世界的是安吉麗娜.朱麗主演的好萊塢電影《古墓麗影》,被森林吞沒的城市場景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基于對皇權的尊崇,女王宮的建筑尺寸比較嬌小,小到一個鏡頭就可盡收眼底。從東邊的石門進入女王宮,可以看到一條六七米長的鋪道通向女王宮主體建筑。主建筑群由三層院落圍成。神廟在最內層的院落內,東北方和東南方有兩座小型圖書館。女王宮由于顏色鮮艷,最佳拍攝時間是上午9點到10點、下午4點到5點這兩個時段。
女王宮的雕刻是吳哥所有寺廟中石雕作品最精致、最細美、最上乘的,也是柬埔寨藝術的巔峰之作。建造女王宮的石頭全以紅砂巖構成,呈現出美麗的粉紅色。當我看到女王宮時,內心驚嘆不已。古代工匠竟然可以把堅硬的石塊,如雕刻木頭般雕琢出深邃的紋理,分明的層次。值得細看的浮雕有怪獸卡拉、廟宇的衛兵、女神和飛天,連假門假窗都是惟妙惟肖。無比敬佩古老的高棉人民的智慧與藝術造詣,不論門楣、石壁還是窗欞,都鏤刻得巧奪天工、精妙絕倫。
落日與湖
巴肯山是看日落極佳之地,據說在這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美的落日。但美景難得,看到的幾率只有1/10。山頂的巴肯寺,是公元9世紀吳哥王朝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建都吳哥后,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廟。有七層平臺,代表七重天,最上層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臺基為金字塔式的五層,各層有塔,層層而上,極為壯觀。巴肯山是吳哥城附近的制高點,在山頂可以俯瞰吳哥全景。
遠遠望去,小吳哥盡收眼底,無邊無際的大片樹木枝繁葉茂,郁郁蔥蔥。似乎昭示著風雨戰火洗禮下的吳哥文明仍舊頑強生存在廣袤天地間。
洞里薩湖遠離繁華的旅游區,能夠看到河邊大片低矮黑暗的棚戶區,隨處可見破敗的棚戶房。這才是柬埔寨人民真實的生活狀態。一路沉默,甚至不想用相機記錄他們的生活狀態。
乘船游湖,和想象中的并不同。不敢相信眼前渾濁的黃泥湯就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泊,洞里薩湖。因為過于炎熱,河邊有年幼的孩子穿著衣服直接跳入湖中游泳。湖上人家的生活和湖邊的棚戶區無異,都是破舊的船屋。游船有巨大的馬達轟鳴聲和強烈的柴油氣味,在酷熱天氣下坐船都是種考驗。
坐船大概一個小時,到達一處迷你小碼頭。上面有小型的鱷魚池,賣旅游紀念品的攤位以及賣冷飲小食的排檔。不時有劃船來的孩子直截了當問游客要1美元,要錢的每家有一艘船,大孩子帶著小的一起行動。小孩脖子上纏一條水蛇,可以和蛇合影,one dollar(一美元)。在暹粒聽的最多的就是one dollar(一美元)。有一艘船上的小男孩特別可愛,好幾個外國人都給他錢。旁邊船上稍微大點的男孩看到生意都被搶走,便用兇狠的眼神盯著那個可愛小孩,氣到胸口不停起伏。甚至有小女孩把臉盆當做船一樣劃著水來要錢,本是想笑的我,想到他們小小年紀就為生計奔波,便再也笑不出來。
身在柬埔寨時,只覺得熱,細細看建筑之余并沒有太多感觸。離開后某日,看旅游衛視《空姐看天下》欄目介紹柬埔寨暹粒。當一幕幕熟悉的景色和食物出現在眼前,不知不覺地紅了眼眶,才后知后覺我有多么多么愛柬埔寨,無論是燦爛的輝煌遺產,還是悠閑的生活節奏,魅力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