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磅礴雄偉,突兀峻拔,風景壯麗,歷代帝王對它都非常尊崇,相傳古代有七十二代君主的興起,都是在泰山上會諸侯,定大位的。泰山還被封建帝王認為是吉祥之地,歷史上來此封禪的帝王就有秦始皇、二世胡亥、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等多人,有的竟達七次之多。帝王們駕幸泰山,或修建亭臺樓閣,或吟詩填賦,摩崖勒石,給泰山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文物古跡。不僅如此,泰山還為歷代文人墨客的游歷之處,屈原、司馬遷、李白、杜甫等人,五岳染上神秘的色彩,或刻石題名,使泰山成了歷代的書法藝術長廊。
雄奇俊秀的山川,富麗精巧的建筑,觸目皆是的古跡,發人深思的詩文,使泰山永葆誘人的魅力,成為歷代游覽勝地。
岱廟在原泰安城的西北角,約占泰安舊城總面積的四分之一Q他的建筑風格頗似古代帝王宮殿:沿南北中軸線是主殿,東西配以殿廡、廊亭,四周圍筑城堞。城有八門,即正陽、東掖、西掖、東華,青泰、西華、魯瞻等。各門和各城角原筑有樓,十分壯麗,惜被拆除。帒廟的始修,已年深日久。早在唐代,就對其增修過,宋代又行擴建,金、元、明、清各代及近代均曾重修。這些重修,均與岱廟三次火災有關。據記載,廟在金大定十八年,金末、明嘉靖二十六年冬遭不同程度的火災,其中僅有部分建筑幸免。
由于多次重修,現存岱廟仍然有許多古代或仿古建筑,仍有其參觀價值。遙參亭是進入岱廟的初階,古代帝王來泰山祭拜吋,先要在此舉行簡單儀式,然后才能至岱廟正式大祭。亭在正陽門外,東、西太尉街之間6亭共五間,東西有配房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