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而外,南岳還有許多的歷史掌故。諸如舜跡、大禹金簡、韓愈開云等。
據說我國古代部落首領舜南巡時曾到過衡山,在山上留下了許多遺跡:韶山是舜曾在那里奏韶樂而得名;紫蓋峰上的寶露壇,是舜將丹邱國進貢的一個瑪瑙瓶放在那里,用以盛甘露賞賜百官,并在壇下起月館以望夕月;安上峰的舜溪、舜洞、舜樟都是舜游蹤所至之處。唐朱慶余有《舜洞詩》:“碧聱磷磷不記年,青蘿鎖在水山巔,向來下視千山水,疑是蒼梧萬里天。”
大禹治水之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據傳大禹治水來至南岳,為了祈禱上蒼的幫助,便殺白馬祭天。果然感動了神靈,晚得夢,有一個自稱玄夷蒼水的使者指引他,某處藏有金簡玉字之書,治水秘法全記其上,醒來,照夢行事,果得金簡。書上告訴大禹開山鑿渠、疏通壅塞、引洪人海之法,大禹依法而行,果然奏效。他得金簡之處取名為金簡峰,祭天之地叫白馬峰,殺馬之地叫殺馬沖,集結治水隊伍之處叫禹王城。
韓愈衡山開云;一直傳為佳話。相傳貞元年間,韓愈謫為山陽令,道經衡山。因為南岳高山多陰雨迷霧,游山之曰,初不見南岳真景便誠心祈禱,果然云開日現,一派晴嵐。后人為紀念他,便在衡山縣城西門高臺之上建開云樓,其嶺曰開云嶺,之后開云之名,一直濫觴到近代,開云中學,幵云館,開云報等,循此而命名者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