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塔底座的5宣洞里嵌有佛足碑,足印長約半米,相傳是唐玄奘取經時拓回的釋迦足印,見到足印者能夠免罪消災。大白塔所在的塔院寺原為大華嚴寺的塔院,明成祖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擴充建寺,是五臺山五大禪林之一,也是全山青廟十大寺之一,占地五十四畝,有各種建筑一百三十多間。
大白塔北有一小峰,人稱靈鷲峰,亦名菩薩頂,佛教徒傳說文殊菩薩曾在峰頂顯靈和說法。峰頂有寺,從峰南坡可拾階而上。臺階共一百零八級,舊傳暗喩山西管轄一百零八縣,另一說是臺階象征一百零八種煩惱,必須把它統通踩到腳下,才能登頂瞻仰菩薩真容。由于菩薩頂寺是清帝朝五臺山時參詣的主要寺院,因此其建筑均系參照清皇宮重建,極盡豪華富麗,為五臺諸寺之冠。
清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菩薩頂留宿,現寺內還樹立著康熙、乾隆御碑,其中乾隆御碑高六米,用方形漢白玉雕成,每面均寬一米,分刻漢、滿、蒙、藏四種文字,是五臺山最大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