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寺為該ii最古之建筑,后又陸續建廟寺三十六座。
從半山亭上行不遠,就是榮睿碑亭。亭灰瓦赭柱,四?低亞,檐口刻獸面龍頭,亭頂鴟尾對峙。亭中心豎一石碑,正面刻“日本人唐留學僧榮睿大師紀念碑”,背面是中國佛教協會代理會長趙樸初寫的《榮睿大師贊》,其中有“功施-兩邦,永爛朝旭,勉我后人,追彼口躅”的贊語。榮睿大師是曰本奈良興國寺高僧。公元733年,奉命來華留學。在陪同鑒真東渡途中積勞成疾,圓寂后葬于鼎湖山。他與鑒真的友誼成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佳話。
半山亭,為一清代亭宇結構的涼亭,亭內寬闊,可容上百人。“到此處才進一步,愿諸君勿廢半途”的楹聯旣是皮景,又富哲理。
鼎湖山的自然景觀,最引人人勝的是多彩多姿的大小瀑布和生機勃勃的叢林。云溪風景區以瀑布奇特出名。水簾洞天,在云溪中段的叢林中。遠遠望去,兩旁高山,中立峭壁,飛瀑從幾十米高的峽爸傾瀉而下,形狀如一幅掛在絶壁上的銀幕。
至地面十余米處,突出一塊巨石,飛流在巨石上飛出,幕后留下一條兩米寬的走廊,人鉆進去,真如進了水簾洞一般,除此而外,還有飛水潭和響水潭,前者氣勢磅?礴,后者深邃清幽,飛水潭周圍的石壁上刻有歷代文人逸士優美的詞句:“琴韻”、“鳴琴”、“噴雪”、“蒼崖百練”、“靜觀”、“枕流”等題記及“飛泉咽危石,水花散作雪。俯瞰澄潭深,下有蚊龍蛇”等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