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峰在天柱山西南諸峰中最為高峻。它三面皆峭壁,&不可攀,北面懸繩可上。峰頂橫臥一巨石,周長約七十米,高約三米,如冠似蓋置其上,如從天外飛來一般,故稱。'附近的雪崖瀑高達(dá)數(shù)百米,從高空跌落而下,蔚為壯觀。
天獅峰是天往山的第三峰,峰頂有石稱“獅石”,4獅口”伸出一長石,其狀如舌,稱“崖舌石”。其峰與覆盆峰間有一狹澗,上凌霄漢,下不見底,稱作“劍門”。
渡仙橋為天柱山又一奇觀。高高的山頂上,巨崖中開,中架二石,寬僅五米,下臨深谷。據(jù)說,心志不堅之人難過此橋,故又名“試心橋”,橋畔有泉,久旱不涸,稱“天池”。
三祖寺是天柱山最著名的古剎,它始建于南梁,當(dāng)時名僧寶志和尚是其開山始祖;隋時僧璨來此主持,廟宇逐漸擴大。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側(cè)陡崖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蔽天,是寺附近著名之風(fēng)景點,有“三谷秀色”之稱。北宋詩人黃庭堅深戀谷中景色,自稱“山谷道人”,他與詩贊曰:“水冷冷而北去,山靡靡以傍圍。欲窮源而不得,竟悵望以空歸。”三祖寺塔又名覺寂塔,唐天寶時建,明嘉靖間重建,高約三十米,七層八方,塔壁四周刻有佛像,拾階登頂,田野風(fēng)光盡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