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三圣大學(Trinity College)、愛爾蘭皇家研究院(the Royal Irish Academy)和國家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是愛爾蘭文學、藝術和知識的寶庫所在。在國家博物館你可以從展出的銅器時代凱爾特人的黃金杰作中領略到愛爾蘭古代的繁榮。國家美術館和都柏林市藝術館擁有眾多珍貴的藏品。Chester Beatty圖書館(Chester Beatty Library)是一位美國學者捐獻的禮物,那里保存著一些稀有的東方手稿。Russborough, Co. Wicklow是一座向公眾開放的宅邸,那里藏有一些繪畫精品。
藝術
1.音樂:代代相傳的愛爾蘭古老的歌曲和曲調至今仍是一種鮮活的藝術形式。到叫做Fleadh的傳統音樂節一游會讓你領略到這種音樂的生命力。對古典音樂的愛好者來說,國家音樂廳(National Concert Hall)和皇家都柏林協會(Royal Dublin Society)舉辦由一流愛爾蘭和國際演員演出的各種獨奏會和音樂會。愛爾蘭大劇場(Great Irish House)音樂節每年六月邀請國際明星在愛爾蘭美麗的宅邸里演出。愛爾蘭的許多城鎮在夏季時都有午間劇場、露天音樂會和樂隊演出。國家音樂中心 (National Centre for Music)、Cashel的歌舞和Co. Tipperary也值得一看。
2.戲劇和文學:從Joyce 到O’Casey,從 Swift 到Shaw,好幾個世紀以來英語文學里許多著名作家都是愛爾蘭人。劇院的門票8-16愛爾蘭鎊不等,學生通常能有優惠。 Abbey, Gaiety,Olympia和Gate劇院是愛爾蘭最好的劇院。十月的都柏林戲劇節是戲劇界的盛會之一。Cork有幾家不錯的劇院,Everyman是其中之一,Galway位于Taibhdhearc和Druid劇院的幾家愛爾蘭戲劇公司備受贊譽。
3.住宅:花園和公園:愛爾蘭很多的大府邸、城堡和花園都對公眾開放。都柏林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建筑物,如都柏林北部的Malahide城堡和Kilmainham的皇家醫院等。這樣的城堡和府邸愛爾蘭全國都有,但大小和壯麗程度有所不同。很多這樣的房產周圍都環繞著美麗的花園或森林公園。愛爾蘭共有五座國際承認的國家公園。Killarney國家公園可能是其中最著名的。其余四座國家公園Connemara
National Park; Glenveagh in Churchill, Co Donegal; The Burren, Co. Clare和Wicklow Mountains National Park也值得一游,可以使你領略到愛爾蘭鄉村迷人的景色。
4.蓋爾運動:蓋爾足球和愛爾蘭曲棍球是全國性的運動。蓋爾足球是一種戶外運動,其速度和快樂和英式足球完全不同。愛爾蘭曲棍球是技巧性很強的傳統運動,被認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戶外運動。愛爾蘭最盛大最令人激動的體育賽事是九月的愛爾蘭全國足球賽和曲棍球決賽。
5.高爾夫球:愛爾蘭人十分愛好高爾夫運動。愛爾蘭全國大約有400個高爾夫球場。在愛爾蘭風光綺麗的高爾夫球場打球是閑暇時的一大享受。許多的球場都是頂級的,絲毫不比其它任何世界一流的球場遜色。打高爾夫球的費用通常為8-30愛爾蘭鎊,但頂級的比賽球場可以高達70愛爾蘭鎊以上。高爾夫球的學費為每小時12愛爾蘭鎊。
6.傍晚歌曲時間:Sessions這個詞在愛爾蘭有特別的意義,它指的是傍晚的歌曲時間,通常在酒吧舉行。先是有人彈吉他,接著鼓手出現了,很快房間里所有的人都會附和著唱起來。觀眾的參與決定歌曲的選擇和場面熱鬧與否。
7.酒吧:愛爾蘭人社會活動的中心是酒吧。酒吧是最適宜談話的地方。人們在酒吧談生意、討論家庭問題、談戀愛,去酒吧的人都會受到幽默和歌聲的款待。酒吧是一個觀察各色人等的好地方。享受那里的歡快氣氛并不一定要喝酒。酒吧的午餐不僅經濟而且味道不錯。許多酒吧都提供5愛爾蘭鎊的湯、三明治、沙拉和全午餐。
愛爾蘭人熱愛運動,喜歡觀賞各式比賽。休閑時主要是前往酒館(Pub)小酌聊天,各鄉鎮城市酒館林立,運動項目主要有愛爾蘭式足球(Gaelic football)、愛爾蘭式曲棍球、英式足球、橄欖球、曲棍球、高爾夫、網球、帆船及游泳等,場地普遍,且多附設酒館及餐廳,愛爾蘭人除紅白酒外,亦好飲啤酒(尤其是Guinness黑麥啤酒),酒館及各運動場所因而成為此間各階層人士最重要亦不可或缺的社交場所,賽馬場賭馬或賽狗場賭狗亦系此間盛事之一,適合團體休閑社交活動,此外,劇院、電影院、騎馬場均普遍,適合個人休閑。
另愛爾蘭人每逢圣誕節、復活節或七、八月長假期必全家出國旅游或前往偏僻鄉間渡假,愛國旅館業興盛,消費不低,四、五星級旅館每人一日住宿費二百至四百美元不等,二、三星級旅館每人一日住宿費亦八十至二百美元,但家庭式B&B(床+早餐)小旅館亦普及全國,每人一日住宿費三十至七十美元不等,旺季及淡季收費相差甚大。B&B為愛爾蘭住宿特色,自助旅行者可選擇,經濟實惠,又可體驗愛爾蘭家居生活。
走進愛爾蘭音樂王國
在歐洲大西洋邊緣、與大不列顛島隔海相望有一個美麗島國愛爾蘭。這里的森林山谷間潺潺溪流流淌著太多的感情,豐富得只有音樂才能抒發。音樂王國的圣者給了英倫三島太多的寵愛,在中世紀的戰鼓聲聲中,有風笛惆悵;在現代文明的機器隆隆中,有吉他躁動。包括蘇格蘭、英格蘭在內,這片音樂沃土上才俊輩出,而愛爾蘭又因了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音樂表現獨樹一幟。一曲民歌“Greensleeves”(綠袖)寄托了多少感傷;一支搖滾樂隊U2則將音樂化作武器,投出標槍。愛爾蘭,一個即使在戰馬上也要高掛豎琴的音樂精靈族,值得愛樂者們膜拜。
探討一個民族的音樂,從來不能簡單地割裂某種音樂類型,也離不開對環境、民族個性的理解。愛爾蘭也許不是個富于哲思的民族,沒有如貝多芬、莫扎特這樣的古典音樂偉人;但愛爾蘭人熱愛音樂,喜歡飲酒,這樣的民族血液里奔流著浪漫主義情懷,而其獨特的民族斗爭史又為這種浪漫增添了血與火鑄就的深沉。在環海的空氣里,這樣的情緒宛如陳酒不斷被發酵,催化出更濃烈香醇的醉人氣氛。也許正因此,在愛爾蘭才能誕生出世上最美的民歌,最有才情的戲劇,最有個性的音樂人,最空靈的聲音和最受歡迎的組合。
音樂圣都:都柏林的故事
要探索愛爾蘭音樂,不能不首先瀏覽愛爾蘭民族以及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不知是遠古時代的哪一年,一種撥弦樂器———豎琴在愛爾蘭誕生了。豎琴形狀像滿弦的弓,據說它的發明是有感于箭發弓鳴,而豎琴被撥動時發出的聲音也確實如箭出弓弦時般干凈、單純,只是少了刺耳的銳利破空聲。豎琴的發明使愛爾蘭有了堪與蘇格蘭風笛媲美的民族樂器,它很快成為愛爾蘭的象征:愛爾蘭國徽的圖案是豎琴;街上許多建筑物的門首上都有豎琴浮雕;甚至在美國的俚語里,愛爾蘭人就叫做“豎琴”。
豎琴是由凱爾特人發明的。愛爾蘭早期居民凱爾特人是個很有音樂藝術才能的民族。他們在勞動中創作了大量歌曲,如紡織歌曲、磨谷歌曲、捕魚歌曲等等,并且還有專門的彈唱詩人,他們用豎琴歌唱生活,是古代專業音樂詩歌藝術大師。今天愛爾蘭的許多民歌中還能找到那時的影子。
凱爾特人對音樂的熱愛從此一脈傳承,而愛爾蘭民族跌宕起伏的歷史又不斷為愛爾蘭音樂添加靈感。十二世紀時,愛爾蘭豎琴家精湛的演奏技巧已經享譽歐洲大陸。他們舉辦的豎琴大賽一時成為歐洲愛樂人心目中的盛典。此后愛爾蘭被英格蘭統治,這項賽事也一時停辦。直到十八世紀,愛爾蘭民族解放運動、反封建運動高漲,愛爾蘭民族文化全面復興,不僅豎琴大賽得到恢復,西歐大陸的音樂也在愛爾蘭放出異彩,從那時起,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開始成為歐洲的一個重要音樂中心———民歌與戲劇在愛爾蘭結出絢麗之花。
愛爾蘭民歌對歐洲音樂的影響至深。在1814年到1816年,兩年間貝多芬曾改編了六十二首愛爾蘭歌曲;都柏林鋼琴家、作曲家約翰·菲爾德創作了許多優美的小夜曲,這些小夜曲對比他小三十歲的肖邦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十八世紀都柏林詩人??????湯麥斯·摩爾為民歌《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花》作詞:“夏天里最后一朵玫瑰還在孤獨地開放,所有它可愛的伴侶都已凋謝死亡。再沒有鮮花陪伴,映照它緋紅臉龐,與它一同嘆息悲傷”。當全世界都沉浸在這首歌傷感的意境中時,愛爾蘭民歌征服了所有人,而都柏林也奠定了在音樂王國里不可動搖的地位。看看如今的愛爾蘭吧,世界上再沒有一個國家像它那樣每年舉辦如此之多的國際性、民族性的音樂節:每年一次的科克國際合唱與民間舞蹈節;在愛爾蘭東南城市韋克斯福德每年舉行一次的古典歌劇節;南部城市沃特福德每年舉行一次的國際輕歌劇節;都柏林每年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國際歌劇節、國際風琴節……
而戲劇在都柏林更是璀璨無比,愛爾蘭被稱作“戲劇之邦”,都柏林則是歐洲的“劇都”。早在1637年,都柏林就有了劇院。但是它上演的全部是英國征服者的劇目。1742年,歷史上最重要的戲劇之一、德國作曲家亨德爾經典作品、取材于圣經故事的清唱劇《彌賽亞》在都柏林首演,作曲家本人親自指揮。十八世紀,都柏林雄辯的政治家、議員理查德·謝立丹創作了幾部出色的喜劇,其中最著名的是諷刺、挖苦都柏林人愛饒舌的《造謠學校》。十九世紀,資產階級唯美主義作家王爾德在都柏林出生。他的杰出劇作《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和用法語創作的劇本《莎樂美》是歐洲劇壇上膾炙人口的作品。1856年,在都柏林出生了十九世紀文壇上叱咤一時的風云人物、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愛爾蘭文豪肖伯納,他對戲劇藝術的偉大貢獻為“劇都”作了最好的注腳。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以都柏林阿貝劇院為中心,愛爾蘭的戲劇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從這時起,都柏林成為歐洲的“劇都”,每年要舉辦各種形式的戲劇節。盡管戲劇是以對話為載體的藝術,但音樂在戲劇中的作用以及戲劇藝術對音樂的推動是互相的,由戲劇的繁榮可見音樂的昌盛。音樂與戲劇造就了都柏林,而都柏林的藝術氛圍又不斷提升愛爾蘭人的藝術水準,如此才能使愛爾蘭音樂不至靈感枯竭,長久不衰。
風笛與豎琴:天作之合
中國聽眾普遍接受悠揚的蘇格蘭風笛聲,是在看電影《泰坦尼克號》時被影片主題曲中凄婉的風笛聲所感動;而更早的一部有蘇格蘭風笛出現的電影《勇敢的心》,那時還沒有被國內大多數觀眾知曉。在《勇敢的心》中,風笛聲對電影場面的渲染更為突出,在瑟瑟風中傳遞的風笛成為戰斗中獵獵飄揚的旗幟。《勇敢的心》所講述的故事,與歷史大抵吻合。13世紀,在蘇格蘭人反抗英格蘭統治的同時,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以及附近地區已經在英格蘭控制之下。戰爭的殘酷一面除外,文化得到交流卻是不爭的事實。風笛實際出自古羅馬,被許多民族吹奏過,當時英格蘭就正流行風笛,只是后來因為蘇格蘭風笛太過有名,風笛才被看成蘇格蘭的民族樂器。從那時起,風笛也被大量使用在愛爾蘭民樂之中。
從樂器結構上分析,風笛是由一根吹管和一個風袋構成的。吹笛者換氣時只需用手擠壓風袋,笛聲就不會中斷。此外還有三根木制的單音管(古老的風笛只有兩根),笛手利用有音孔的調音管奏出旋律時,單音管會發出持續不斷的泛音。風笛只能吹出9個音符,一般只能吹奏降B調,而且音量無法改變。由于風笛指法很難掌握,并且極難調音。因此很難吹奏。今天的風笛已漸漸現代化了,出現了無需擠壓風袋的電子風笛,電子風笛能發出8至9個8度音,音域比傳統的風笛寬廣得多。風笛的迷人之處就在于它的泛音,有了這種連續不斷的降B調低音,風笛手再吹出旋律時,每個音符就都有了一組不同的泛音,混成一體后悠揚高亢,令人神魂顛倒。
而提起豎琴,就會令人聯想起在愛琴海邊的女神。當豎琴手端坐琴前,雙手撫琴如行云流水般飛舞撥動琴弦時,其形態姿勢之優美,確如落在凡間的精靈。豎琴有不同的分類,會根據國家和地域的差別在結構上有所差異。愛爾蘭豎琴又稱凱爾特豎琴,它有一個三角形的外框,約90厘米高,55厘米寬,沒有踏板,不同長度的琴弦發出的音符也不相同,并且音色優美清亮,宛如水珠落盤。演奏者通過手指對琴弦的擠壓來改變琴弦的固有音符,而傳統的愛爾蘭豎琴是用手指甲彈奏的。傳說假如一個演奏者的演奏使聽者感到苦惱,他的指甲就會斷裂。愛爾蘭豎琴的音域很寬,泛音表現同樣出色,這就使愛爾蘭豎琴在演奏時猶如瀑布飛流直下,流暢而又緩急分明。在加上它獨特的清音,豎琴對于愛爾蘭民樂特點的最終形成起到關鍵作用。風笛與豎琴一旦合作,樂器對曲意的表達便更為豐富,能夠充沛地表達各種情緒,在優美的基調上引起聽眾的共鳴。
除了風笛與豎琴,愛爾蘭民樂里還使用了其他一些樂器,比如愛爾蘭特有的“錫哨”。錫哨是一種十分簡易的笛狀物。它被廣泛運用在民間音樂中,同時也是一件十分普及的玩具。錫哨一個相當有特點的效果就??????ě??是它的顫音,這種顫音是用手指在錫哨口的顫動而產生的。在愛爾蘭傳統音樂中,常常可以聽到錫哨那種尖嘯聲。此外,到了現代,很多經典的管弦樂器也開始出現在愛爾蘭音樂中,甚至木吉他也常被使用。但不管樂器的選擇有什么變化,愛爾蘭民樂、民歌中最大的特點卻不曾改變:音樂清澈見底,每首曲子中使用的樂器種類并不多,而主旋律往往是由豎琴與風笛來演奏。當聽眾專注聆聽優美的愛爾蘭音樂時,往往可以看到愛爾蘭獨特的風景畫:高山綠地上,微風拂面,驚濤拍打著山腳下嶙峋的巨石,溪流卻已在山上森林里跳躍出輕快的聲調。風笛演繹情緒、豎琴描寫美景,樂聲遠播,愛爾蘭民族堅強、浪漫的一面也就在這綺麗的景色中表露無遺。
愛爾蘭民歌與民樂,都是在純樂器演奏中形成的優秀音樂。由于風笛和豎琴的地域性,愛爾蘭的純音樂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性。從藝術角度而言,民族性的就是世界性的。但如果愛爾蘭音樂只在純音樂上表現卓越,難免有曲高和寡之時。愛爾蘭音樂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它還擁有一批在流行音樂領域依然能站在世界最高峰的藝人,他們與風笛、豎琴一起,為愛爾蘭音樂爭得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