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雁蕩山坐落于浙江省溫州樂清境內。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頂有湖,蘆葦叢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鳥名。雁蕩山根植于東海,山水形勝,以峰、瀑、洞、嶂見長,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開山鑿勝,發軔于南北朝,興盛于唐宋,文化底蘊豐厚。
雁蕩山形成于1.2億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全山總面積450平方公里,景點550多處,辟有八大景區,其中靈峰、靈巖、大龍湫精華薈萃,被稱為“雁蕩三絕”。
雁蕩山有著獨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觀山景、嘗海鮮”,“一景多變,移步換形”。這是它區別于中國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游雁蕩山一定要看靈峰夜景,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時都披上神秘的盛裝,顯出各種不同的動物和人形,仿佛各路天神從天而降。雁蕩山大尺度的奇特景觀形象,給詩人、畫家、文人學士以強烈的美感和靈感。于此賦詩作畫,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詩詞5000多首,以及龍鼻洞等400多處摩崖石刻,還有南閣牌坊等歷史古跡,都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雁蕩山八大景區:
靈峰是雁蕩山的東大門,雁蕩山最華美的樂章之一。沿鳴玉溪而上,山腋兩壁,危峰亂疊,溪澗潺潺。日景耐看,夜景銷魂。 每當夜幕降臨,諸峰剪出片片倩影,“雄鷹斂翅”、“犀牛望月”、“夫妻峰”“相思女”… …一一顯靈,形神兼備,令人神思飛翔,浮想聯翩。
雁蕩三絕(靈峰、靈巖、大龍湫),靈巖正當其中,人視為雁蕩山的“明庭”。元代文學家李孝光云:“峭刻瑰麗,莫若靈峰;雄壯渾龐,莫若靈巖。”正道出了“二靈”審美風格上的區別。以靈巖古剎為中心,后有燦若云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對峙,壁立千仞。因“渾龐”而生肅穆,人處其中,頓覺萬慮俱息。
馬鞍嶺與東嶺之間,古稱西內谷。谷中有水名錦溪,源于大龍湫,注經行峽沿筋竹澗入清江而歸海。據說謝靈運當年探幽筋竹澗,終未能上溯入山,錯過了和大龍湫邂逅的機會,不然,雁蕩開山祖師未必輪得到洋和尚諾巨那來當。龍湫宴坐雨濛濛,這是一種福分。即使你家住黃果樹,不看大龍湫也是一個遺憾。
兩崖對峙曰門。雁蕩山中稱“門”的景點多達十幾處,而以顯勝門為最。顯勝門兩巖高聳兩百米,而間距僅數米,這種近距離的束峙產生的效果至為強烈,令人頭暈目眩,不能久待。一張還須一弛,一剛還須一柔,秀麗金姿的砩頭溪和松坡溪正好充當了“弛”和“柔”的角色,恰如虞姬舞于項王之前,兩相映襯,便成無限風光。
雁蕩山最北端的仙橋景區,傳說是仙人王子晉騎鶴飛臨之地。此間許多景點都跟這位飛仙有關:仙橋、仙亭、仙人洞(北石梁洞),****峰,仙亭山,丹灶巖,石棋枰……一百平方公里的景區內,山山水水間無不氤氳著清徹骨髓的仙氣。溪叫仙溪,湖叫龍湖,湖中有瓊島仙山,跳崖而死的貞女叫仙姑,她藏身過的石窟叫仙姑洞。
一道芙蓉溪串起了古今兩個湖:雁湖和芙蓉湖。“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秋雁歸時多宿于此……”那高山頂上的湖使雁蕩山得到了一個別具神韻的名字,也給游人心里添了一片浩淼的碧波,由于終成涸澤,它又成為他們心中難圓的一個夢。尋夢的人們只找到一片云海,以及壯麗的日出和日落。
三折瀑是造物主玩弄的一個迷藏,它居然瞞過了徐霞客的眼睛,直到本世紀才向人展露真容。名山如名著,就這般能予人以不斷發現的驚喜。在雁蕩山眾多瀑布中,三折瀑最為奇異,其中尤以中折瀑為極致——有人甚至稱它為“雁山第一勝景”。據說包藏中折瀑的是冷卻了的火山口,火與水如此相克又相生。
羊角洞景區是雁蕩山斜逸旁出的一個支脈。在歸宗雁蕩以前,它以自己的名字——方山久為世人所知,且有自己的開山祖師。那位祖師是一個羽士。它的一系列洞文化教育和其他建筑因而充滿了道教和巫風的氣息,是雁蕩山八大景區中最具中國民間宗教文化色彩的地方。這一景區由羊角洞和雙龍谷兩部分組成。
雁蕩山美食:
雁蕩山菜肴歷史悠久,山珍海味,花樣繁多,最著名的有以下幾種:
雞末香魚:香魚為雁蕩山的"五珍"之一,色澤艷麗,鮮嫩香醇,是美味滋補的上乘菜肴;
羹龍戲珠:以雁蕩山的溪鰻為主料,另配土豆、紅、白蘿卜。色調美觀,盆中皤龍栩栩如生,別有風味。
雁蕩山石娃:石蛙肉質細嫩,厚汁原味,清得鮮美,是夏秋兩季難得的佳肴。
士豆野味煲:野兔與土豆為主料,這道菜用文火燜出,色澤醬紅,香味濃郁,有壯陽益氣等功效。
美麗黃魚:黃魚為主料,加以青豆、黃瓜,綠櫻桃和紅蘿卜,淋上雞湯。肉味疏松滑嫩,色彩艷麗,鮮美爽口。
豆腐蛤蜊湯:鮮蛤蜊、豆腐、生姜、蔥。這道湯菜,特別鮮美,有"雁蕩第一鮮"之稱。
碧綠蝦仁:蝦仁、菠菜為主料,加入少量蔥、味精、濕生粉。這道菜,菠菜碧綠,蝦仁雪白,鮮美可口。
清蒸海蟹:海蟹肉味鮮美,香氣四溢,營養豐富,是一道具有獨特風味的名菜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