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大廈由三幢建筑風格迥然不同的大樓組成。位于中央的是議會大樓(Parliament House),于1923年落成,1995年重修,內有議會開會的議會廳(Chamber of the House)、會議室、休息室、議長和議員們的辦公室。進入大門,右邊是凱特·謝潑德銅像:1893年,新西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給婦女選舉權的自治國家,謝潑德是使這一運動得以成功的領袖。大廳內的T型大壁毯系用羊毛織成,名為《陽光下的森林》,繪出了陽光下的樹葉和樹枝。另有彩色玻璃畫——描繪的是新西蘭的歷史:底部畫的是新西蘭土生的植物和基維鳥;毛利人乘著獨木舟出來迎接庫克船長;很久以后,毛利人和歐洲人簽訂了威坦哲條約;玻璃上無色的地方代表的是伐木務農及隨之而來的土壤遭侵蝕的地方;新西蘭是由許多不同人種組成的國家;畫的底部是AOTEAROA(毛利語),意為“綿綿白云之地”。
議會大樓的南邊是行政大樓(Executive Wing),因其形狀象蜂窩,故稱“蜂房”(Beehive)。該大樓由英國建筑師巴茲爾·斯潘塞爵士設計,于1971年動工,1980年建成。這幢11層的圓形大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花崗巖和大理石鋪面,屋頂鍍銅。總理和部長在該樓內辦公。大型國宴也在樓內舉行。地下室是全國國防和民防系統的司令部,一旦國家處于緊急狀態,這時就成了最高指揮部。
議會大樓北邊座落著議會圖書館(Parliament Library),建于1879年,內有藏書40萬冊及政府和議會的重要歷史文件、全國的所有報紙等,供議員們閱讀和參考。館內還陳列一些歷史紀念品,如塞登總理1893年簽署《婦女選舉權法》和梅西總理1919年在凡爾賽簽署《和平公約》的簽字筆等。
座落于議會對面的白色大樓原為政府大樓(Government Buildings),現為維多利亞大學法律系所在地,租期30年。該樓是目前世界上僅次于日本東大寺的最大的木質結構建筑物,始建于1876年,占地10萬平方碼,使用110萬碼的塔斯曼硬木建成,1996年重修粉刷。
奧克蘭
惠靈頓
中國村
羅托魯阿
新西蘭議會大廈
惠靈頓植物園
新西蘭國家博物館
基督城(克賴斯特徹奇)
大教堂廣場
阿卡魯阿
庫克山
皇后鎮
瓦卡蒂波湖
米佛爾峽灣
“大學城”達尼丁
“帆船之都”奧克蘭
天空塔
90哩海灘
懷托摩螢火蟲洞
基督城藝術中心
基督城植物園
仙蒂鎮
基督城
格雷茅斯
千層薄餅巖
弗朗斯約瑟夫
福克斯冰川
瓦那卡湖
哈維亞湖
峽灣國家公園
海灣大橋
皇后街
朗伊托托島
毛利文化地熱中心
政府花園
美國帆船杯比賽村
紅森林公園
戰爭灣
梯卡坡
牧羊人教堂
神奇峽灣
雅芳河
冰川小鎮
瓦卡提普湖
派希亞
拉塞爾
卡威蒂螢火蟲洞
瓦納卡湖
箭鎮
厄恩斯勞號蒸汽船
第阿瑙湖
米弗峽灣
螢火蟲洞
達尼丁
奧塔哥大學
奧塔哥半島
拉納克城堡
羅托魯瓦
瑪塔瑪塔
毛利文化
愛歌頓農莊
工黨紀念碑
伊甸山
紅木森林
教會灣
奧克蘭中央公園
丹尼丁
蒂阿瑙湖
瓦卡蒂普湖
中國村
蒂卡波
羅托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