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壽宮(英文名:Deoksugung),原來是朝鮮時代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的私邸,后來作為臨時住處稱為西宮。接著光海君時稱為慶云宮(英文名:Gyeongungung),后來高宗把居處從俄羅斯公館移到此地后,作為正式宮殿使用,純宗繼位后,移至昌德宮時,為表達高宗的長壽,把宮名稱作德壽宮。這是高宗渡過余生的地方,也是架崩的地方。現存于德壽宮,除了正殿的中和殿以外,還有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筑-石造殿,正統木材建筑和西洋式建筑物,從此可看出當時文化的景象。1919年以后,德壽宮成為接待貴賓的場所,而且解放以后多用于美蘇共同委員會場,國立美術館等。德壽宮現有18,635平方米,內有正殿中和殿,光明門,昔御堂,浚明堂,即祚堂,還有國王寢宮-咸寧殿,高宗皇帝接見國內外貴賓的德弘殿,高宗皇帝欣賞音樂的地方等。德壽宮里還有宮廷文物展覽館和德壽宮美術館。一張德壽宮入場券,可同時參觀宮廷文物展覽館和國立現代美術館。此外還有跳板等五項傳統民族娛樂活動,在中秋節和春節后召開,4-10月每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召開傳統文化藝術節,那時可觀賞到宮廷舞蹈。
德壽宮位于首爾最繁華的街道上,其以富有韻味的石墻路而聞名。在首爾的宮殿中唯有德壽宮與西式建筑并肩而立,構成別樣的景致。德壽宮原來是李朝成宗(1469-1494)的哥哥月山大君(1454-1488)的住宅。光海君(1575-1641)即位后將其改稱為景云宮,從而使之具有了王宮的面貌。后來又改稱為德壽宮。內有保存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筑風格的石造殿、古色古香的寬敞庭院別有一番情調。德壽宮守門衛兵換崗儀式每日依照朝鮮時代王宮衛兵換崗儀式舉行,值得一觀。以保存韓國最早西洋式建筑的石造殿,及貴重的自擊漏(水鐘)而聞名。古色古香的雕梁飛檐與四周超現代化的建筑相互陪襯相映成趣;傳統與現代的調和搭配,予人深刻的印象經過德壽宮入口處的大漢門就是禁川,河上有禁川橋,橋寬可容王駕通過。中和殿是法殿,古色古香,充分展現了其古老的歷史。殿內的屋頂上畫著兩條龍。一般而言龍趾數表明著龍的級別。中國和韓國大部分都是以五爪龍象征王,以七爪龍象征皇帝。即祚堂是光海君和仁祖(1595-1649)曾舉行過即位儀式的地方,故得名為即祚堂。堂前的匾額是高宗1905年登上皇位后親筆手書。咸寧殿是高宗的寢殿,其名之意是祈愿高宗永遠平安。現在改裝為東面是皇帝的房間,西面是皇后的房間。靜觀軒是1900年建的最早的西式建筑。高宗曾在此喝咖啡、休閑,后面有一條又窄又長的秘密地下通道,通向俄羅斯公館,現在依然存在。石造殿與靜觀軒都是慶云宮內現存的西式建筑,最初由英國人建造,屬于英國公司,1905年日本掌握韓國后,于1910年才竣工。高宗死后,石造殿成為日本美術作品展覽館,向公眾開放。解放后1946年5月美、蘇聯合委員會曾在此開會。現在石造館的東館是宮中文物展覽館,西館是國立現代美術館分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