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吳哥窟:日升月落,映照千年歲月
膜拜。起源。神靈。
沒有人不仰視吳哥窟。走了再來,看了再看,還是只能遺憾時間的匆忙。
每天清晨人們懷著崇敬奔赴東方奔向太陽升起的地方,只為靠近朝霞中靜默的蓮花般的線條。不同時辰的吳哥窟有著不同的美和感受,遠觀近看,姿態與語言還是無法訴說。只能沉默在廊道和“天梯”之間穿行……
都說,參觀吳哥窟是一場跋涉,心靈的跋涉。
隧道般無窮盡的長廊,鋪天蓋地的石刻在光影中變換著。
仙女在寫滿光陰的窗欞旁優美地起舞。
通向中間殿堂的“天梯”幾乎筆直地伸著,伸著。朝圣,像壁虎一樣爬上最高的塔頂。
金色的僧人如同陽光掠過……
吳哥窟,又稱小吳哥,原名意思是“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古籍稱為“桑香佛舍”。所有寺廟中只有吳哥窟面朝西方,普遍認為它既是一座寺廟也是一座陵墓。它是吳哥遺跡中最大的廟宇,結構造型鬼斧神工。一條寬190米的護城河環繞成一個巨大的矩形,踏著七頭蛇彩虹橋,沿著優美的蛇身,穿過護城河穿過庭院,五座高聳入云的圣塔逐層上升,錯綜復雜的長廊,精美的雕刻遍布于回廊墻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欄桿。
二、吳哥王城:魔幻之門
左側神像,右側惡魔。大象突然的列隊走出城門,神閑氣定,緩緩從身邊踏過,留下一段長長的寂靜。清晨的空氣潮濕有些霧氣,陽光斜灑,隱約佛像的詭異的笑臉,依稀在云里飄渺,時光以驚人的速度流逝,真實與夢境如何分辨。后來在街頭看見舊時明信片似乎就是如此場景。
或許,前世之約而已。
吳哥王城,又稱大吳哥,本意是大城市,占地約10平方公里,由吳哥最偉大的國王阇耶跋摩七世修建,以巴戎寺為中心,高大完整的城墻,百米寬的護城河,表示神山被海洋包圍。王城有五座雄偉的大門,高20米以象鼻為裝飾,頂端是巨大的四面佛,門前有寬闊漫長的引道,左側排列神像,右側排列惡魔雕像,懷抱七頭蛇,借鑒古印度神話《攪拌乳海》的傳說,此傳說總能在吳哥遺跡里見到,眾天神和阿修羅拽著蛇頭蛇尾來回擺動攪拌大海的形象頻繁出現。吳哥王城最重要的建筑,如巴戎寺、巴芳寺、皇家圍地、古皇宮和戰象平臺都位于中心位置。
三、巴戎寺:依然靜默微笑
巨大的佛臉鋪天蓋地地涌過來,驟然相遇,很詭異。
微笑不同,卻都安詳神秘,悲喜不形于色,永遠望著遠方,讓時間和人群走來走去。據說巴戎寺有許多未解之迷,如同石雕面孔上莫測的微笑一樣無從知曉。蜿蜒走過每個微笑,高低錯落,忽遠忽近,反反復復,有時整座臉龐有時一些輪廓,無時不刻不感受到他的力量。
都說晨光之下的笑容能讓人溫暖,沒有遇見陽光,班駁的佛臉融著小雨,靜默著微笑。晚風陣陣,吹在暮色蒼茫的嘴唇上,或許說的是苦難而豐盛的過往。
著名的高棉微笑,吳哥微笑,吳哥王城的中心,有蜿蜒曲折的走廊陡峭的臺階,獨特的54座哥特式寶塔,每座塔四面都有神態各異面帶微笑的佛像,216張臉,微笑勝過建筑本身的宏偉。據說是阇耶跋摩七世自我膨脹的體現,因為他的面容和佛臉出奇的相似。這些巨大的佛像從各個角落俯視人間,象征君王的權利控制和仁慈。
四、塔布隆寺:蟄伏的力量
蟄伏,纏繞,摧毀。相容千年的樹與石,彼此氣息相通。有人說,“樹和塔是兩名相互抓著對方的摔跤手,只是這場比賽不是用分鐘而是以世紀來計時的。”曾想過為何吳哥會在歷史中消失數百年,茂密的熱帶樹木將它吞噬,終于隱退在茫茫叢林中。走過長長的回廊,穿過破敗的門楣,隨處可見巨大的樹根怪獸般頑強匍匐在廟墻,跨騎著門窗,石塊終于不堪承受如此的力量,開始慢慢崩裂。生生世世糾纏著,躲過戰亂的毀滅,如今卻也面臨坍塌,讓人感傷。攀爬的植物,高聳的樹枝,肆無忌憚四處伸展,使得光影詭異,如同迷宮。
石塊與樹根、藝術與歲月、雕刻和時光……創造與毀滅如此富有詩意的循環,還是感嘆蟄伏的力量。
最具藝術氣氛的遺跡,整座寺廟被巨大的樹木包圍,因電影《古墓麗影》而名聲大噪。塔布籠寺是佛教寺廟,最初稱寺廟之王,它是獻給阇耶跋摩七世的母親的,擁有高僧,官員,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能的神殿。和圣劍寺一起分別被稱為母寺和父寺。
五、圣劍寺:飄滿微涼
那些舊時光,獨步靜聽,枯萎碎成孤獨的石頭。
傳說中,高棉國王接受父親贈送的寶劍,并把它保存在自己的神廟中,故名。真正覺得心目中神秘幽深的寺廟是這里,吳哥窟太神圣宏偉,奔密列又過于摧毀。
班駁的無頭斷臂人像,有時門楣下看見仙女起舞在漫天花雨里,分外嫵媚妖嬈,而后又端莊微笑著站立窗欞或廊柱的一側。穿過幽暗陰森的回廊,數不清的拱門和塔洞,盡頭豁然開朗,參天的古樹,樹根糾纏,殘垣頹壁遍布青苔,色彩清幽的廟墻,石塊或臥或立,散落草叢,落滿枯葉的園子飄滿微涼。突現奇特的古希臘式兩層建筑,空的柱廊,無人的樓臺,黯然隱沒的石刻,蒼涼無處訴說。
一個微雨的早晨,樹林鳥叫,曉風拂面。循著落葉,無盡的甬道……
這是吳哥最大的寺廟之一,位于一座長方形圍墻之內,作為拜神和學習中心功能的寺廟,更像一個小小的王城,護城河,漫長的甬道,天神和阿修羅手抱巨蛇,再次演繹攪拌牛奶海。整個建筑呈十字型,四條拱型長廊以中央圣殿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延伸。大門兩側有無頭斷臂的人像站立。在圣劍,第一次注意到被割去頭顱的殘敗石像,寺壁上原來鑲嵌的寶石,也只留下一個個空洞,比自然力和時光更具破壞性的是人類的欲望。
六、巴肯山:愜意地喝上一杯
“落日殷紅/再不提起過去/痛苦與幸福/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黃昏華美而無上。”都說人的一生要在巴肯山上看一次日落,那是世界上最凄美的落日。
巴肯山的日落之美終身難忘,但是無法避免黃昏的一片混亂,沒有立足之地。其實早晨的巴肯山空曠而幽靜,石堆,拱門,矗立著層層的塔。攀上高聳的階梯,只有你和塔在觀望,愜意地喝上一杯,頭頂湛藍的天空,眺望蒼翠的原野和散落的寺廟,感懷天地接壤。
流年似水,而那些殘破的石獅,列隊站立,滄桑的,望著遠方……留下不可言說的美。
只要有山就是高棉人拜神的地方。巴肯山是吳哥附近第一座寺廟山的所在地,供奉濕婆。神廟建在山頂十幾米高的正方形臺基上,分7層,有108座塔,這些數目都有深刻的宇宙象征意義,也有人說這是一部用石頭寫成的天文歷法。
七、女王宮:隨處可見的曼妙與嫵媚
如同在神秘叢林中飄渺隱約的仙殿讓人神往。
隨處可見的曼妙與嫵媚,隨心所欲的展現著,卻美麗的寂靜。
手持蓮花的女子袒露飽滿的乳房,美麗的裙裾隨風飄揚,也許歲月風化,斑駁,紋飾消磨,淺淺的微笑卻在。
回去路上白云舒展,原野廣闊蒼翠,甚至覺得矗立在風中的椰樹和棕櫚的身姿都裊娜起來,意外邂逅了夕陽下的蓮花池,桃紅色的蓮花朵朵美麗安靜。
女王宮,BANTEAY SREI,意思是“女人的城堡”,可能由女人修建,這座粉紅色小巧玲瓏的宮殿十分特別,由略帶桃紅的砂巖建成,甚至門廊不足一人高,被譽為“吳哥古跡明珠”。精華之處在于藏書室及三座中央塔的裝飾豪華,石壁門楣窗欞上的花紋浮雕精致剔透,細膩帶著嫵媚,多處是三維石雕,每一處雕刻都在講一個故事。經典雕刻手持蓮花的女子,傳有“東方的蒙娜麗莎”之稱。
文章來源:21CN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