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巧克力大事記
1819年,F(xiàn)ran-LouisCailler(1796-1852)在瑞士沃韋(Vevey)的Corsier建立了瑞士第一家巧克力工廠。通過半自動化工藝流程的制造方法,使巧克力成為了大眾能消費得起的產品。在這之前,500克巧克力的價錢高達6瑞士法郎,這在當時相當于一個普通工人3天的工資。
1826年,Philippe Suchard(1797-1884)在Serrières建立了一家巧克力工廠,所有機器設備的動力都來自于水力,每個工人每天可生產25-30公斤巧克力。
1880年,Suchard在德國的Lerrach建立了第一個國外分公司。
Charles-AmédéeKohler(1790-1874)最初是在他的殖民地產品公司出售巧克力成品,1830年他開始自己制造巧克力。他和自己的兒子們共同在洛桑建立了一家工廠,并發(fā)明了歐洲榛果巧克力,后來與Daniel Peter將各自的工廠合并。
Daniel Peter(1836-1919)原本是位屠戶的兒子,他是第一個將巧克力與牛奶混和從而發(fā)明了牛奶巧克力的瑞士人,從此改變了巧克力帶有苦味的歷史;同時,他發(fā)現(xiàn)Henri Nestlé最新發(fā)明的煉乳非常適合用來制造牛奶巧克力產品。
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1814-1890)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工廠主,他發(fā)明了給孩子們食用的奶粉,同時也發(fā)明了濃縮牛奶的方法,這種方法也使Daniel Peter的牛奶巧克力成為了現(xiàn)實。
1879年盧道夫-林特(Rodolphe Lindt 1855-1909)在伯爾尼大教堂下的阿爾河旁建立了自己的巧克力工廠;他發(fā)明了一種被稱做“Conchieren”的工藝,在較硬的巧克力泥中加入可可油,使瑞士巧克力有了今天高貴、精美的味道。
根據(jù)統(tǒng)計,瑞士是世界上巧克力消費最高的國家,最高紀錄為2001年人均消費巧克力12.3公斤。
2002年,80%以上被消費的瑞士巧克力是牛奶巧克力,10%-12%為黑巧克力,3%-4%是白色巧克力。
這就是著名的“卓別林的鞋子”,個人覺得它比較像賣給游客的紀念品!
Swissss chocolate attitude
蘇黎世Spruengli老店在機場的分店。這家店大名鼎鼎,有150多年歷史了。總店在蘇黎世的市中心廣場,有十幾家分店 。
這是大廠巧克力,看賣相你就知道與老店手工巧克力的差別了。在瑞士最大的巧克力工廠之一Cailler-Nestlé,游客可以免費參觀巧克力生產,也可以免費品嘗。這里敞開讓人免費品嘗的巧克力,大多是可可含量在65%以下的,這些巧克力都偏甜,口感也遠遠不如那些老店的手工產品。但在超市產品中,Cailler還是很不錯的,這是瑞士最古老的牌子,現(xiàn)今銷量最高的三大品牌之一。這個牌子70%以上含量的巧克力值得買,可可味夠濃,攜帶方便,保質期長,又實在不貴。
日內瓦湖畔小城沃韋的一家巧克力老店,以自產“卓別林的鞋子”巧克力出名。 他家的巧克力沙龍設在門外巷子里。
越老越純粹
4間瑞士街頭手工巧克力老店
瑞士擁有世界最大的巧克力生產企業(yè)、最著名的巧克力品牌,但當瑞士人自己要吃巧克力時,他們一定會選擇街頭巧克力老店。
每天下班的時候,盧塞恩橋頭老店總是排著購買巧克力的長隊,對于城中的人來說,買一盒手工巧克力與家人分享,是他們一天中最重要的時刻!
遍布大城小鎮(zhèn)的巧克力老店是瑞士市井生活的一大特色。這些小店代代相傳,大都已有百年歷史,所售巧克力都是小批量手工制作,各有秘方,價格一般8~10瑞士法郎/100克,比超市所售名牌巧克力的價格高出四五倍。
圣加倫“神的飲品”
通常,在老城圣加倫,我們不會注意廣場旁的巧克力店,而是被嗅覺吸引過去—那家小店正在煮濃郁香醇的熱巧克力。瑞士巧克力老店自制的熱巧克力,每家都有自己的招牌;而且,每家的秘方不同,風味也很不一樣。
廣場旁邊的這家巧克力店有個精致的沙龍區(qū),在這里,一杯經典熱巧克力價值3個瑞郎,與礦泉水、袋泡茶、咖啡同價。瑪雅人稱呼這杯黑色液體為“神的飲品”。此店也有上百年歷史了,在傳統(tǒng)熱巧克力上百年不變的家傳秘方之外,這家老店在其他方面卻有諸多變通:除了自制的手工巧克力,他們還兼售不同品牌的大路貨,銷售得最好的是有機生產“綠色可可”制作的巧克力。店家自制的手工花式巧克力緊跟時尚,現(xiàn)今歐洲流行的巧克力新花式這里都有,多是東方香料的天下:番紅花、八角、肉桂、姜、小茴香、辣椒?以及紅茶。
洛桑火車站里的秘密
日內瓦湖畔的瑞士名城洛桑,向來因為設在這里的奧林匹克博物館和國際奧委會總部而著名,但是,我去洛桑卻懷有別的目的。洛桑有幾家巧克力老店在瑞士人中很有名氣,比如BLONDEL和BOUCHON,但是,我不湊巧,那天正好是周日—星期天的瑞士,所有的商店都不開門。
Emma在我對著櫥窗發(fā)愣時解救了我。聽了我的遭遇,她比我還懊惱??忽然,她叫起來:“我想起來了!還有一個辦法,你可以去火車站買!那個巧克力叫‘老方磚’,只要試過一次,你永遠都不會忘!小時候的我曾經為吃上一塊‘老方磚’,專門坐一個小時的船趕來洛桑呢!”
原來,火車站里有家小面包店,和巧克力老店“BOUCHON”同屬一個老板,所以也兼售一點兒巧克力店的看家產品,純手工制作,費時很長,數(shù)量很少。“這可是洛桑人才知道的秘密!”Emma的笑容里帶點兒詭秘和淘氣。
于是,離開洛桑時我提前了半小時去火車站,找遍那家面包店的所有貨架,卻找不到一塊巧克力。于是,只好拿出Emma幫我寫的字條:“我想買一塊巴威 (Pave,法語中是古代鋪路用的老方磚),有嗎?”那姑娘詫異地揚起眉毛,然后,不動聲色地挪開柜臺里的一個面包籃—藏在下面的小筐里,赫然出現(xiàn)3塊玻璃紙包著的巧克力方塊,式樣樸拙厚實,真像老城里鋪路的老方磚。在離開洛桑的火車上,我掰開一小塊“老方磚”放進嘴里,接下來,我的味蕾遭遇了巧克力之旅中最奇妙的經歷?
盧賽恩橋頭老店的“旋轉舞臺”
我第一次買到的瑞士手工巧克力在盧賽恩橋頭的一家老店。這里除了巧克力之外,還制作其他一些甜點,賣冰淇淋的外賣窗口永遠排著長隊。店里僅自制巧克力就有上百種,形狀風味各異,看上去像精巧而且富有創(chuàng)意的藝術品,但又足夠挑逗食欲。
放了一粒巧克力在舌頭上,濃郁的可可味道里潛伏著新鮮懸鉤子的清香,又釋放出朗姆酒的清冽—在正統(tǒng)的牛奶可可味道里,那些或是先聲奪人的香草芬芳,或是開篇明義的櫻桃酒甘美,或是層層遞進的杏仁和覆盆子味道,或在結束時如天外飛來的一抹清甜玫瑰香?不少是神來之筆。
貼士:
BOUCHON
地址:Rue du Bourg巷子里有店鋪,火車站里有專柜。
BLONDEL
地址:Rue du Bourg 5 CH-1003 Lausanne Lausanne, Switzerland
下午5點50分,熱心的伯爾尼朋友Sue帶我們到老城區(qū)中心的鐘樓下聽鐘聲,5點整敲鐘的時候,她卻從另一個人群中擠出來,那是一間小小的巧克力店 Confiserie Tschirren,此時下班的當?shù)厝苏谶@里買最新鮮的巧克力。這間店并不大,里面充滿著可可和奶香,每一顆巧克力的擺放都經過了精心設計,我磨蹭了半天,選定幾種,付了錢正要離開時,店員忽然建議我試試另一種模樣樸實的小方塊。她用托盤送上樣品:您可以不買,但不能不嘗。
“它叫什么名字?”“沒有特別的名字,就叫小方塊。”“這恐怕會是我下次來伯爾尼的重要理由。”
Hans Tschirren是這家店鋪的店主,他告訴了我一些這小方塊如此誘人的專業(yè)術語,我聽不太懂,只記住這個小方塊巧克力里有“最好質量的可可脂”,這是他們家族的傳統(tǒng),這個小方塊是Tschirren家族生產80多年的保留品種。“這也是伯爾尼的傳統(tǒng)!”Sue在旁邊解釋說,她和父親已經吃這種巧克力幾十年了。Tschirren在國外還有兩家分店,分別開在東京和倫敦,所售巧克力都是從伯爾尼空運而去。
貼士:
Confiserie Tschirren巧克力店
可通過其網址直接訂購巧克力,相當便利。那種方塊的名字叫“CHAMPAGNE”,有大小兩種。
營業(yè)時間:(周一)2:00~16:30,
(周二-周五)8:15~16:30,
(周六)8:00~16:00,(周日)11:00~16:00
地點:Kramgasse 73,3011 B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