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西安的人都應該聽過關中八大怪的說法,不過,很少有人能夠完整表述,其實,關中八大怪正好反映出了陜西的民俗和風情。
第一怪 房子半邊蓋
關中農村的房屋,如同把雙坡形式的房屋從中間一刀切開,背面是從屋頂到地面的一堵高墻。另一面是斜坡的屋面,這名獨特的“半邊式”建筑,堪稱一絕,在國內其他地方是罕見的。
第二怪 頭帕頭上戴
關中一帶的中老年婦女都喜歡頭上頂一幅大手帕。手帕前邊的兩只角打成兩個“結兒”用發夾別住,后面的兩只角任其飄拂。戴手帕的目的,既可以防止太陽直射頭頂,同時也起到了防塵的效果。
第三怪 面條像腰帶
關中面切得特別寬,人稱“褲帶面”,雖說有點夸張,但其寬度也有15毫米,長的一條可盛一海碗,飯量大者“一條”足矣。飯量小的就不敢問津了。
第四怪 鍋盔賽鍋蓋
鍋盔是一種形如鍋蓋的發面餅,草帽大小,足有10斤重,吃時切開,可一連吃好幾天,而且炎夏半月不變味,隆冬百日不變質。相傳,女媧在驪山“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死后被尊為“驪山老母”。為了緬懷這位造福人類的女神,每年農歷正月二十女媧生日這天,人們都要烙餅紀念。餅烙熟后,先向房上扔一張,叫做“補天”;再往地上扔一張,叫做“補地”。既是補天補地之餅,當然就越烙越大了。
第五怪 油潑辣子一道菜
油潑辣子是關中人家的看家菜肴,不論是拌面夾餅,還是啜粥吃饃,都少不了它。西安傳統風味名吃羊肉泡饃,之所以成為“名吃”,關鍵在于油潑辣子。故有“無辣不下飯,無辣不成席”之說。人們都知道四川、湖南人最愛吃辣子,殊不知關中人把辣子視命根子。
第六怪 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觀眾叫聲“好”,這吼戲者的高興程度不亞于獲得什么大獎,人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解饞”“燎得太(好極了)。”
第七怪 碗盆難分開
陜西人(老陜)吃飯,喜歡用一種耀縣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拉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碗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第八怪 有凳不坐蹲起來
關中人平時寧蹲不坐,村頭樹下,房前屋后,大人小孩吃飯、抽煙、下棋、玩撲克、聽故事,一蹲就是幾個小時。就連大姑娘、小媳婦,也都在一塊兒蹲著做針線、聊家常。可以說,關中人的“蹲功”是練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