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原名為"淺灣"、"全灣",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有居民, 原為一個海濱小鎮。荃灣由于地處南疆邊陲,且多山偏僻,歷史上曾多海盜出沒,這里是香港地區最早的工業城鎮和第一個衛星城市,在香港發展歷史上有特定的地位。50年代荃灣成為香港的紡織中心,直至今日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

荃灣的工業發展五彩紛呈,包羅萬象,輕工業制品在國際市場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薟灣在60年代開始提出并實施發展衛星城市計劃,填海工程使許多古老的村落蕩然無存,特別是能反映荃灣歷史風貌的舊街老店鋪和建筑已無處尋其蹤影,這多少令人有些感嘆現在荃灣已成為以工業為主體的現代化大市鎮。
荃灣是一個四通八達的社區,交通極為發達便利,直達和經過本區的交通工具多不勝數。
80年代初地鐵荃灣線正式通車,把荃灣交通帶入一個新紀元,荃灣與港島九龍之間的交通服務大為改善,車程只要30多分鐘;而屯門公路則成為荃灣通往九龍及新界西部的重要樞紐;城 門隧道也大大改善了沙田至荃灣的交通狀況。

在荃灣碼頭有飛翔船往返于荃灣和港島中環之間,更有眾多巴士行駛于九龍新界各處,交通網絡繁多且廣闊,為到此旅游人士提供方便。
荃灣的旅游勝地也頗有特色,芙蓉山一帶與老圍村附近的寺院庵堂,堪稱佛家道場,是游客常到的地方,這里有竹林禪院,東南念佛堂、南天竺、東普陀、西方寺及圓玄學院。
馬灣也是多為旅游者光顧之地。馬灣是一魚村,以出產蝦糕、蝦醬馳名。島上有一"無葉井",井面雖大樹遮盡,惟落葉不跌入井中,井中之水甚為凜冽,如遇天氣越熱則井水越冰,堪稱奇觀。

薟灣的康樂設施當首推薟灣大全堂,其建筑雅致脫俗,經常舉辦各種藝術表演和展覽,為新界地區第一個大會堂。其他設施還有賽馬會德華公園、海濱公園、國瑞道公園、沙咀道運動場、楊屋道運動場、美珍街體育中心和曹公潭戶外康樂中心等。薟灣藝術節和薟灣體育節是兩項全港最具規模的地區性文化藝術和康樂活動,現已成為國際性的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