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港有些飯店的食譜上仍印有"招牌飯"一款茶式,售價和普通飯品相同,這個"招牌飯"其實是當年的"三星飯"演變而來的。
由于茶樓飯店各以抵食夾大件的"三星飯"招來食客,而各家的"三星飯"用的材料又各不相同,但求用3種不同的肉類,故稱為"三星飯",總之是合乎經(jīng)濟抵食的原則,有3種材料便是了。各家飯店又各有字號,這種飯品是屬于"賣招牌"的飯品,于是改稱"招牌飯",意思是說,這是賣招牌的食品,利錢甚微,以相等于"三星飯",但不規(guī)定用3種什么佳肴,識者光顧。
"招牌飯"一直流傳至今,大部分飯店現(xiàn)時的"招牌飯"仍保持昔日"三星飯"的規(guī)格,即有3種不同的佳肴放在飯上面,同時它又是最經(jīng)濟、最抵食的飯品。由于"招牌飯"有賣招牌的意義,通常一碗或一碟"招牌飯"都會較其他飯品平宜,因此,除了中式飯店和茶樓有"招牌飯"之外,連西餐廳亦設"招牌飯",不過是用餐廳的名字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