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路十分的順暢,兩個多小時,就到了北京機場3號樓。
接下來就是驗票、行路托運、乘機場地鐵、安檢……在往后就是長達3個多小時等待。
耳聽響起的是舒緩的《班得瑞》音樂;眼觀的則是本周末剛剛買來的汪曾祺的《隨遇而安》,原本漫長的等待在不 知不覺中飛快地過去了。
17 :20,晚點10分鐘的加航波音777-300班機終于起飛。
起飛后不久,坐在三人一排中間的我偶然發現機艙內的乘客也就大半,而且我身后24排的三人座只有過道邊的一人。于是沒等飛機改平飛,我就移到了后排靠窗子的座位,這樣既為我的同行騰開了位置,自己也因此寬松了許多?磥磉是應了那句老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吧!
雖然我乘坐國內的航班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搭乘國際航班還是第一次。加航的空乘人員與國內的空姐差別極大,你看:那位這兩位男乘務員一位是黑膚色的、另一位卻是白色皮膚的;那位是年輕的金發女郎,那位確是看上去年齡稍大的白人女士……
是要牛肉兒還是雞肉兒” 伴隨著耳邊響起這句生硬而略帶洋味的漢語問話,白人男服務員和晚飯送餐車已來到了座位前,“來份米飯和雞肉的吧”!隨后依次上來的就是面包、肉排、橙汁、茶水…..雖然飯沒吃飽,但是加上餐后的各種飲料還是讓自己好好享受了一番機上的“大”餐。
開前排椅子靠背后的電視,插上耳機的我盡可以在音樂、收音機、電影、電視中做出選擇。
此時,我才覺得空中的生活才真正開始。
過了一會兒,我走向了后面的第四個客艙,心想若有空余三人位置的話,不就可以享受一把飛機臥鋪的感覺了嗎。可讓我萬萬沒想的是,這個艙內眾多的三人空座早已被先下手為強的人變成了一片臥鋪的海洋……沒有辦法,誰讓咱行動慢了半拍呢。
可當我回到座位時,同排的那位乘客竟然也已不知去向了!耙苍S那臥鋪海洋中就有他吧!”我自言自語道。不管三七二一,先躺下來再說。呵呵!誰知就這樣一躺不要緊,一下子就躺到了一道。盡享了一把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空中臥鋪之旅。
所以說,何謂運氣?其實我理解的運氣,就是該來時,你即使想不讓“它”來,都擋不住的!
……再往后的飲料呀,加餐呀,我都是在半夢睡半醒間的狀態下完成的。
12 個小時20分后,飛機降落在已近黃昏的(原本北京與多倫多有13個小時的時差,但因加國實行夏時制而成了12小時時差)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倫多機場。
排隊、進關,也不知道那位男移民官究竟問了些什么,我都一概以搖頭示意。所以,對方見我只是一個勁地“nono!”,也不想費口舌了,就用紅蠟筆在機上填好的表格上畫了幾筆,并示意可以了。第一關就這樣過去了。
再往前走,過了一道門右拐,就進入了不知道為何還要排隊第二關。
排隊過程中,還是讓我感覺到了加拿大機場展現給我們人性化的一面:一位精通華語的服務人員始終在耐心地導引等待入關的驗證的人流,并不時解答人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這一關再用剛才對付前一個移民官的辦法,光搖頭說nono可就不靈了。費了好半天時間,在一番詢問沒有得到回答后,移民官只好指向我的同行,確認我與已經過關的幾個人是一個團隊時,才放我過關。
后就是領取行李。取完后,已近當地時間晚上7點了。
在一個老朋友也是加拿大“通”的接站人安排下,我們很快的坐上了事先租好的福特7人座商務車,奔往距多倫多半小時車程的Markham的“Monte Carlo Inn”旅館。
當汽車駛出機場航站樓時,第一個感覺就是加拿大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冷。氣溫和北京差別不大。
還是先呼吸一口加拿大新鮮的空氣吧!
對加拿大說一聲:我來了!
夜幕下多倫多,干凈、整潔、靜謐。路旁的樹木影影綽綽、時隱時現,現代城市喧囂紛擾和擁堵已經被遠遠地拋開。鱗次櫛比的高樓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多。心想也許是從機場駛往Markham的路上這一段的特定風景吧。
當我們乘坐的汽車駛入據說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公路之一,每日的交通流量超過50萬車次的雙向14車道的起伏不定401高速路時,給我的視覺沖擊的確是空前的:開闊無比!而此時,通常我們聽到的形容加拿大的國土的詞匯——廣袤!兩個字似乎已經躍然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雖然車速多在100公里/小時以上,但 “你搶我奪”的超車景象在這里很難看到的。這是因為每個駕駛員超車前除了打開閃火、在反光鏡里觀察后面無近距離行駛的車外,還要回頭向車后盲區觀望確認無誤后才可以完成超車,因此,秩序井然。
半小時后,到達了燈光溢彩的Monte Carlo Inn旅店。
這是一家在加拿大有著7家店鋪連鎖旅店。因遠離市區,價格經濟了許多。房價雙人間150加元/天左右。設施齊全:小冰柜,咖啡機,微波爐,電吹風,免費寬帶上網,電熨斗等小家電一應俱全。只是不清楚設在一層的健身房是否收費。
另外每個樓層還配有銷售飲料的自動售貨機,紀念品,明信片,工藝品都有銷售。
該連鎖旅店地圖和多倫多市地圖也是免費提供,彰顯了一個高度人性化的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