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溫泉出發,經“大好河山”石刻,跨過回龍撟,拾級而上,便來到慈光閣。慈光閣本是明代的慈光寺,新安畫派創始人漸江和國畫大師石濤都曾在這里居住和作畫。“慈光閣”三字是董必武一九六五年來黃山時所題。由慈光閣上行,經妙妙亭和飛來洞,再攀過一段陡峭的石階,便到了立馬亭。對面青鸞峰上有十個石刻的.大字“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每個字六米見方,深兩寸半。字刻在懸崖絶壁上,下臨深谷,.令人嘆為觀止。由于這一巨大的石刻題字和立馬亭的緣故,一些人便祀青鸞峰稱作立馬峰了。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在青鸞峰懸崖上發現過數條第四紀冰川的檫痕。
經過打鼓洞,就來到半山寺,.游人一■般在這里喝茶休息。這里可看到対面天都峰畔一塊形狀如雞的奇石,巖石上刻有“空中聞天雞”五字。從半山寺上行,可由路旁一條三里長的路,攀登天都峰。路是一九八三年新辟的,須手扶鐵索前進,奇險無比,人稱“天梯”。
上天都峰最險的一段路叫鯽魚背,這段路長約十米,寬只一米,兩側下臨萬丈深淵,山風吹來,確使人膽顫心驚,游人需手腳并用,才能順利通過。過了鯽魚背,再過三個石洞,就到達天都峰頂。天郡峰海拔一千八百一十米,是黃山的第三高峰,蜂頂有“登峰造極”石刻。只有親自登上天都峰的人,才能體會這“天上都會”的神奇,才能領略出“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場空”這話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