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曲在雷磕灘附近,溪水從這里折向南流,形成一道彎環。溪西是峭壁嵯蛾的小藏峰,又稱仙船巖。其特點是千尋絕壁上,石隙中架著幾塊虹橋扳,板上有兩只“架壑船”凌空半懸,寘是千古奇觀,令人嘆為觀止。清人董天工有詩云:“三曲長懸不系船,停橈遮莫是堯年;云封煙繞晴光照,古色陸離真可憐。”這所謂的仙船,其實是古代越人的船棺,多用整根楠木制成,歷千年而不朽。特別是古人如何能將如此沉重的船棺安置在懸崖絕壁上,這如同埃及的金字塔一般,至今還是個謎。
第四曲在大藏峰下的臥龍潭畔、古錐灘旁。東邊的大藏:峰危立溪邊。隔溪相對的仙釣臺也是一座巍巍巨巖,昂然插向云天。大藏峰下的臥龍譚,碧水深沉,離奇絶妙。明人黃仲昭有詩云:“四曲四看天際巖,巖頭空翠落毿毿;個中何物尤清絕,云影天水共一潭。”
第五曲在平林渡一帶,這里地勢開闊,林木蒼翠,兩岸丹峰翠壁,豁然開朗。溪旁的接筍峰最負盛名,峭壁上那株長九十多米的橫裂三痕的石筍,真是鬼斧神工,人們游此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明人邱云霄有詩云:“五曲花開錦繡屏,青山無語幻奇形;樓前盡日東流水,獨立蒼茫晚對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