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半山亭岔道西行過麻姑橋到磨鏡臺,相傳這里為唐名僧懷讓和尚用磚磨鏡之地。這里古木參天,濃蔭蔽地,是南岳一勝景。臺西南方是福嚴寺,寺內(nèi)有岳神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齋堂、禪堂等建筑,為南岳著名寺院之一。寺內(nèi)石柱有一對聯(lián):“福嚴為南山第一古剎,般苦是老祖不二法門。”寺周圍石刻題字很多,寺在南岳佛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福嚴寺南行,便是南臺寺。南臺寺建于元朝,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現(xiàn)寺為清光緒間重建。據(jù)記載,日本僧六休,為唐天寶年間南臺寺僧希迀四十二代孫。日本佛教曹洞宗視南臺寺為袓庭。
從磨鏡臺往北登山,可達藏經(jīng)殿。殿始建于南朝陳廢帝光大二年,原名小般若禪林,后因明太祖朱元璋賜大藏經(jīng)一部于寺中,改名藏經(jīng)殿。殿位于祥光峰下,宮殿式結(jié)構(gòu),百柱矗立,碧瓦丹甍《殿周圍林木蔥盛,右坡無礙林中,有三株“寶樹”,一曰金錢柳,盛夏開花,果若串串銅錢,因而亦稱“搖錢樹”.;一曰連理枝,枝干外長,屈曲而回,與母枝連接;一曰同根生,是一蔸根上長出青剛樹與山毛櫸兩種樹,如人間真摯的友誼。藏經(jīng)殿傳說很多,殿前有靈田,秋夜,飛光如燭,可照見老林古殿的輪有“魯?shù)铎`光”之疑。靈田前有梳妝臺,傳為明桂王母陳太妃梳妝之處。附近還有釣魚臺。傳說陳后主妃子曾來此避難,皈依佛教,后來亂平,他還不愿回去,并發(fā)誓:“若頭發(fā)即時長滿,山間釣得活魚,才可回宮!笔耐辏^發(fā)剎時長滿,山中亦釣得大鯉魚。釣魚臺為她釣魚之處。殿周還有允春亭、水月寺、古華居等,一殿佳勝,滿眼風光,后人譽“藏經(jīng)殿之秀”為南岳四絕之一9真乃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