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紀(jì)念漢末文官梅福所建的梅福庵的右面,有一座崗阜,凌空一石兀立,千鈞一發(fā),這就是著名的“盤陀石”。石高二點(diǎn)七米,長六米左右,體積有四十多立方米。石上刻有“盤陀石”、“天下第一石”等字,據(jù)說它是金剛力士奉佛袓之命從遠(yuǎn)處搬來的。游人至此,均與石合影留念。
在“盤陀石”西有“二龜聽法石”,傳說二海龜聽觀音說法,不肯回海,遂變成石。在“盤陀石”的對面還有傳說為觀音大士說法處的法臺石,石西下坡處又有五十三參石,說是五十三羅漢曾在此參拜觀音。普陀山(的最南端,有一孤懸人海的天然石門,人稱“南天門”,可經(jīng)大觀橋沿海崖小徑抵達(dá)。石上題刻很多,著名的有“砥柱南天”、4“山海大觀”等。
在慧濟(jì)寺西麓,有一方形巨石孤聳,石上斷斂平直,人稱“刀劈石”。相傳當(dāng)年孫悟空與二郎神斗法,美猴王一個筋斗跳至石后,楊戩一刀劈來,沒有砍著孫悟空,卻把這一巨石劈成了兩除了寺廟和奇石外,普陀山的山洞也頗具特色,最出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它們都是傳說中的觀音現(xiàn)身處,其實(shí)都是海浪長期沖擊所形成的海蝕洞。潮音洞高數(shù)十米,有二門,第一道門上有康熙鉀筆音洞”三字。海浪日夜從洞中進(jìn)出,濤聲如雷。過去曾有人至此跳海舍身,以求菩薩現(xiàn)身,清末曾明令禁止。洞旁建有“莫舍身亭”。梵音洞高約百米,兩壁陡削,相合如門,洞中有一巨大石球,整個洞猶參如巨蚌含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