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大也;煌,盛也。” 盛大輝煌的
敦煌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敦煌位于甘肅、
青海、
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它是絲綢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匯處的大邊關要塞。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后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他們以狩獵為主,開始掌握了原始的農業生產技術。敦煌歷經了漢風唐雨的洗禮,文化燦爛,古跡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景觀。
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個朝代、歷經千年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題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當時的民俗、耕織、狩獵、婚喪、節日歡樂等的壁畫。這些壁畫彩塑技藝精湛無雙,被公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曙光”,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于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敦煌的自然風光同樣毫不遜色:沙漠奇觀鳴沙山和月牙泉,澄黃的沙山和清澈的泉水相互依存,延續千年不變,景色奇異迷人;陽關及玉門關雖只余下斷壁殘垣,置身其間,卻仍能隱隱感受到邊關的鐵馬金戈之氣,使人不得不慨嘆歷史的沉重和蒼涼。
鳴沙山,又稱神沙山,沙角山,位于敦煌城南7公里處,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東西綿延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整個山體由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鳴沙山高約300米,山形美觀,峰如刀刃,遠看連綿起伏,如虬龍蜿蜒。登山俯瞰,沙丘如海,山腳下月牙泉波光粼粼,異常動人。狂風起時,鳴聲若閃電雷鳴,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鳴沙山有二奇:一是人若從山頂下滑,沙聲或婉轉如歌,或鳴似雷聲,別具情趣;二為鳴沙山白天被人從上踐踏而下的沙,一夜之間會被風吹復原狀。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米,寬約50米,四周蘆葦環抱,泉水呈淺蘭色,清澈柔美,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在蒸發量是降水量48倍的大漠,四面環沙,歷經兩千年而不竭,令人稱奇叫絕。
鳴沙山-月牙泉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游覽時間以夏季黃昏或早晨最佳。
- 可能感興趣的:
- 敦煌旅游
- 敦煌旅游攻略
- 敦煌介紹
- 敦煌最佳旅游季節
- 敦煌景點門票
- 敦煌旅游問答
- 敦煌旅游注意事項
- 敦煌天氣預報
- 敦煌旅游地圖
- 敦煌附近旅游目的地
- 嘉峪關旅游
- 蘭州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