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要去倫敦?我這么喜愛和羨慕歐洲的歷史文化,大不列顛作為曾經的霸主,我一直沒有機會去游覽一番,實在遺憾。說實話倫敦并不是一個很新鮮的目的地,身邊很多同事朋友都去過,借著這次英國范堡羅航展的機會,我終于決定成行,要打造一次拍飛機、看音樂會為主,游覽景點和購物為輔的差異化旅行。多次的自助游經歷,使我向往這種自由、有趣的方式,希望借助自身的努力,實現自我突破和新的征服,英國成熟的旅游市場和相對穩定的環境,是玩的舒心的保證。
英國簽證是由旅行社代辦完成的,每人1500,不是我辦不了,而是現在英簽需要所有相關材料的英文翻譯件,我當時天天上班忙得不可開交,懶得準備,實際上這筆開支還是比較虧的。這次英國使館給簽了半年多次往返,這比德國人去幾天簽幾天可實在多了。
同樣是買了很多本書互相參照,像《到英國自助旅行》是必買的,這上面有買車票等關鍵信息的詳細指南;其他的書,內容差不了太多,相對來說,《時尚》出的倫敦TOP10還算比較全,但是內容有點舊,而且地圖不直觀,所以又買了本《倫敦一本就GO》,通過詳細看書,基本將倫敦景點的分布和大致特色了解清楚,制定了初步的計劃。再去窮游網、歐洲自助游網站等地尋找攻略,除了看照片對景點有個印象之外,老實說用處不大。倒是兩位同事GTGT和Medusa的倫敦游記博客,頗值得參考。對我這樣的音樂愛好者來說,提前訂票非常重要,想看的演出,通過網絡訂票很方便,如果到了當地再買,基本沒戲。之后我會單獨寫文章介紹在倫敦的愛樂經歷。
由于時間有限,所以目的地只限倫敦一地,拍航展占了兩天,我甚至連周邊的牛津、劍橋、溫莎都沒去,更別提這個時節最美的蘇格蘭高地,只能把機會留個下次。實際上我在倫敦市區的行程只有4天半,還是有很多地方沒去,我把倫敦的景點或者說值得一去的地方分為這么幾類:
1、皇室建筑、宗教建筑、標志性建筑。包括白金漢宮、議會大廈、倫敦塔、倫敦塔橋、西敏寺教堂、圣保羅教堂。這基本是到倫敦必須去的地方,這些建筑和英國的悠久歷史有關,去之前要對英國歷史有個初步的了解,或者通過導覽機邊參觀邊聽,這非常重要,否則除了拍照留影,沒有意義。和這些建筑相關的,有些程序性的環節,需要了解時間,比如白金漢宮衛兵換崗、倫敦塔橋橋面升降、教堂的唱詩和管風琴演奏等;泰晤士河是串起這些景點的紐帶,乘船沿河游覽或者登上“倫敦眼”巨型摩天輪,可以欣賞到其中很多景點。
2、博物館類,包括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交通博物館、國家藝廊、泰特現代美術館,以及杜莎夫人蠟像館和福爾摩斯博物館等,這些地方以陳列世界輝煌文明、英國先進科技為主,可以根據愛好前往,但是不要走馬觀花,去一個地方,就仔細看看,不要求全;
3、綠地,如海德公園、肯辛頓公園、詹姆斯公園等,倫敦市區的綠地格外多,是悠閑散步的好地方,但是也沒必要當做景點專程一看,如果有機會看到海德公園大規模的演唱會,那可太難得了;
4、音樂建筑,包括倫敦西區大量的劇院,以及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柯芬園皇家歌劇院、巴比肯音樂中心,這都是像我這樣的人十分關注的地方,倫敦在音樂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既然來了就一定要看幾場;
5、購物和生活區,例如最大商場哈羅茲所在的騎士橋,攝政街一帶,以電影知名的諾丁山波多貝羅路,還有郊區的Burberry工廠店,Bicester購物村等等。萊斯特廣場劇院區一帶,也是唐人街所在地,飯館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