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瀆古鎮(zhèn)位于蘇州西郊靈巖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獨特的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zhèn)少有。木瀆更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zhèn)。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現(xiàn)已修復(fù)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古松園、榜眼府第,盤隱草堂等,其深厚的文化蘊積,幽雅的園林環(huán)境,膾炙人口的歷史傳說。
景點信息
地址:位于蘇州城西
門票:古鎮(zhèn)園林聯(lián)票60元(包括嚴家花園25元、虹飲山房25元、古松園15元、榜眼府第10元)
交通:蘇州火車站、汽車站乘公交38、621、69、2、43、游4路可直達木瀆。
住宿推薦
如家快捷酒店(蘇州木瀆店)
地址: 蘇州市木瀆鎮(zhèn)翠坊北街32-18號
推薦理由:酒店西鄰木瀆明清旅游一條街,南面可至東、西山風景區(qū),北靠蘇州高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著名的嚴家花園、虹飲山房、榜眼府第、靈巖山步行可達。酒店周邊餐飲、娛樂場所眾多,交通十分便利。
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在木瀆鎮(zhèn)山塘街王家橋畔,門對香溪,背倚靈巖,“雖處山林,而斯園結(jié)構(gòu)之精,不讓城市”(童寯《江南園林志》),為江南名園之一。
嚴家花園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古詩源》編者沈德潛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將此院落讓給木瀆詩人錢端溪。錢氏疊石疏池,筑亭建樓,有友于書屋、眺農(nóng)樓、延青閣諸勝,一時題詠頗盛。龔自珍對此園有“妙構(gòu)極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瀆首富嚴國馨(臺灣政要嚴家淦先生祖父)買下端園,重葺一新,更名“羨園”。因園主姓嚴,當?shù)厝朔Q“嚴家花園”。嚴家花園經(jīng)過三代主人努力,前后歷時一百七十多年,無論是歲月滄桑,還是人文底蘊,都賦予嚴家花園一種文化氣息,名園風范。1935年,現(xiàn)代建筑學家劉敦楨教授兩赴此園,流連忘返,對嚴家花園的布局與局部處理極為推崇,認為是蘇州當?shù)貓@林之“翹楚”。
嚴家花園占地16畝。中路為五進主體建筑,依次為門廳、怡賓廳、尚賢堂、明是樓和眺農(nóng)樓。其中位居第三進的尚賢堂為蘇州罕見的明式楠木廳,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木礎(chǔ)石質(zhì),典雅古樸;楠木直柱,圓潤柔和;雕刻簡潔疏朗,色調(diào)淡雅素凈,具有實用和審美功能。尚賢堂和明是樓前各有清代磚雕門樓一座,所雕人馬戲文玲瓏剔透,意趣雋永,雖依附于廳堂,卻未嘗不是一件獨立的藝術(shù)品,極富藝術(shù)價值和審美情趣。
嚴家花園的廳堂建筑宏敞精麗,堂堂高顯,顯示出嚴正的氣度和性格。而進入園區(qū),其建筑則顯得精巧活潑,豐富多彩,樓閣亭軒廊榭錯落有致,富于變化,體現(xiàn)出造園者精湛的造園藝術(shù)。
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位于嚴家花園東200米處,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門對香溪,背靠靈巖,“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于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茗、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舍,順著門前的山塘御道,返回靈巖山行宮。因此,虹飲山房在當?shù)赜直环Q為乾隆皇帝的“民間行宮”。
虹飲山房現(xiàn)存許多與乾隆相關(guān)的遺跡遺物。山房門前是御碼頭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經(jīng)過運河,轉(zhuǎn)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處,必賦詩題字。當他見到這條山塘古道幽奇古絕,不由詩興大發(fā),當即口占七律一首。后來,這首七律被當?shù)毓賳T鐫刻于碑,置于亭內(nèi),與對面的明代怡泉亭兩相映照,成為古鎮(zhèn)一大景觀。
當年,乾隆皇帝住在靈巖山行宮,而那些詞臣隨扈則住在虹飲山房。據(jù)信史記載:劉墉曾二度下榻虹飲山房,與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虹飲山房的匾額及花廳內(nèi)“程子四箴”的橫批,就是劉墉贈給徐士元的。
古松園
山塘街鷺飛橋東五十步有古松園。其建筑布局為前宅后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格。宅內(nèi)各處建筑古樸雅致,雕刻十分精細,有一定的藝術(shù)和文化價值,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后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虬勁,姿態(tài)優(yōu)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
古松園為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貨生意,發(fā)達后回鄉(xiāng)造屋置地,有良田萬頃。蔡少漁與嚴國馨(嚴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瀆“四大富翁”,富甲一方。
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游入關(guān)”、“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牛”等一組歷史故事人物。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cè)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尤其“張良拾履”中的拱橋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紋,生動逼真,有極強的質(zhì)感,充分體現(xiàn)出雕刻技藝的精妙。
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在木瀆鎮(zhèn)下塘街,為林則徐弟子、晚清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門對胥江,前宅后園結(jié)構(gòu),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園林建筑風格。前宅為門廳、大廳和樓廳。出大廳西折有花籃廳和書樓。花園則以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整個園宅占地近十畝,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靈巖山景區(qū)
靈巖山景區(qū)位于“秀絕冠江南”的靈巖山麓。景區(qū)內(nèi)樓臺亭榭依山勢而建,九曲長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吳中著名的旅游勝地。順山而上,還可尋訪館娃宮、西施洞、琴臺等春秋遺跡,朝拜東南第一佛教名剎靈巖山寺。靈巖山景區(qū),一部立體的吳越春秋史,一幅古樸的自然山水畫。
靈巖山景區(qū)是一處人文懷古與自然山水和諧天成的休閑性景區(qū),內(nèi)由吳王姑蘇臺、畢沅靈巖山館、清代詩人張永夫紀念館等組成。
永安橋
又名王家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永安橋為單孔花崗石拱橋,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橋洞寬敞,全景如環(huán) ,葛蘿垂掛,古意盎然。
南街廊橋
建于清末民初,橋上有廊,故名廊橋。廊上覆以黛瓦,兩側(cè)列有木樁,人在廊橋內(nèi),可欣賞沿河錯落有致的清朝民居和整齊堅實的石駁岸、河埠頭。
姜潭漁火
薄暮時分,有點點漁火在胥江河面升起,天上的星星和著塔燈和漁火交相輝映,把姜潭灣的水面點綴得分外絢麗迷人。
虹橋晚照
虹橋建于宋代,橋面有三塊狹長條石拼合而成。“虹橋晚照”為木瀆十景之一是,欣賞此景的最佳季節(jié)當數(shù)夏秋之交,欣賞者應(yīng)舉目西望,會見夕陽正和虹橋、香溪形成一線,把香溪水染成一匹五彩綢緞,并疑心那橋是飄落人間的彩虹。
斜橋分水
斜橋分水奇觀歷來為人稱道,由光福而來的香溪水與源自太湖的胥江水在斜橋下交匯,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涇渭分明的分水線,蔚為奇觀。
下沙落雁
晚秋時節(jié),偶爾有數(shù)隊雁群陸續(xù)飛來,棲息于下沙塘沿河的古榆或河邊的蘆葦叢中,于是“下沙落雁”這個富有蒼涼之美的地方,成了木瀆一景。
老龍頭
在邾巷橋下塘駁岸里,砌有一只石雕龍頭,這是古鎮(zhèn)水位的警戒標志,此處是欣賞“雙橋”的最佳觀測地點,常常令那些攝影愛好者和美術(shù)學院師生駐足流連,許多電影導(dǎo)演也在此選景。
走進木瀆,你便走進了唐詩宋詞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鎮(zhèn),你便穿越了二千五百年的歷史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