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息橋上附庸風雅
英國雖不是最早的文明起源地,卻是最早的人文研究和高等教育發源地之一。在人文學科的研究領域中,英國始終占有優勢。
英國大學中,最令人傾心的是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在一般人眼中,牛津的人文科學更強一些,劍橋的理學和工程技術更有優勢。
牛津大學"游"什么?
傳說牛津大學是古代牛群涉水而過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牛津大學其實是座大學城,它和牛津城融為一體,街道就是校道,學校甚至連正式招牌也沒有,但絲毫不影響那些建筑和環境帶來的歷史厚重感。
英國有一句民諺:"穿過牛津城,猶如進入歷史。"牛津大學校區內,布滿中世紀的"四合院",每個院內就有一所學院,四周往往圍繞著美麗的庭園。高高的石墻上爬滿老藤,綠葉中點綴著朵朵紅花,顯得古樸素雅。
牛津學院中有許多中世紀建筑瑰寶,最古老的一所學院叫默頓學院(Merton College),門前的那條小街自然就叫Merton Street了。創建于1264年的默頓學院建在鋪滿鵝卵石的小路上,看著那些古老的建筑、爬滿蔓藤的窗戶、屋頂下的寧靜教室,可以深深感受牛津真是個富有學術底蘊的地方。
王后巷中段的新學院(NewCollege)建于1379年,因倡導新式教學法和對宗教經典進行重新解讀而得名。學院里有巨大的方形庭院、高大的教堂,還能在古老的餐廳用餐。
在牛津,最正宗的當屬牛津大學學院了,它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學院、被稱為"大學的始祖"。雖然學院庭院不大,也沒有可供游覽的景物,但學院的鵝卵石小路上,曾走過無數風云人物,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就是其中之一。
不可錯過 高街
高街是橫貫牛津城的東西主干道,路旁的一座座建筑,很多都是牛津大學的學院,從圣邁克爾教堂的薩克森人塔樓俯瞰高街,一幅英國小城風情畫躍然眼前。
雷德克利夫廣場
雷德克利夫廣場是整座古城的中心,也是大學舉行慶典及各種文藝活動的地方。廣場西角是建于15世紀的神學院,有古典式圓頂,早期曾作為大學的研討教室,現在是大學圖書館的閱覽室。
科學歷史博物館
牛津的科學歷史博物館在BroadStreet交會處附近,據說收藏了愛因斯坦用過的黑板和牛頓用過的望遠鏡。
劍橋大學"游"什么?
劍橋是以理工科聞名的大學。這里誕生了牛頓、達爾文、羅素、培根、李約瑟、霍金等科學巨匠以及哈佛大學創始人哈佛,還培養出了7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劍橋大學有35個學院,其中三一學院是最著名的學院,有3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出自這所學院。
中國人對劍橋最熟知的,不僅是學術地位,還有徐志摩的那首《再別康橋》。劍河上橋梁眾多,風格各異,都有故事背景,實在值得好好觀賞一番。
不可錯過劍河兩岸
劍河兩岸的優美景色早已記錄在《再別康橋》中,現在來到,可以租一條小船感受"向青草更青處漫溯"。但為你"撐一支長篙"的,卻是一位劍橋學生。數學橋和嘆息橋劍河上最著名的兩座橋。數學橋據說是牛頓設計的,原來的沒有一顆釘子,但后人不信于是拆了想研究,但卻重裝不了,橋就變成現在滿身釘子的模樣。嘆息橋復制于威尼斯的嘆息橋,不過原版的是因為死刑犯臨刑時路過而嘆息,這里的是因為學生考試不及格而嘆息。
英國除了看名校,還能玩什么?
大英博物館位于倫敦鬧市區的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最大的博物館,始建于1753年。這座規模龐大的古羅馬式建筑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它與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齊名。泰晤士河倫敦塔橋、倫敦塔、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泰特現當代美術館、國家劇院、倫敦眼、大本鐘、國會大廈......倫敦的很多景點都集中在泰晤士河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