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加爾達湖
加爾達湖(LagodiGardo),也叫貝納科湖,是意大利最大最干凈的湖泊。位于意大利北部,約在威尼斯和米蘭的半途之間,座落于阿爾卑斯山南麓,是一個二戰后發展起來的頗受歡迎、吸引人的旅游勝地。
如果意大利的形狀是一雙時尚的靴子的話,加爾達湖就是上面的鞋帶--彎彎曲曲、又細又長的垂到底部。
加爾達湖,溫和的氣候和獨特的水溫(可以讓人在五月到九月游泳),陽光充足的海灘和裝備齊全的小港口,棕櫚樹和夾竹桃,橄欖樹和葡萄樹,仿佛就是鑲嵌在波河平原和阿爾卑斯山之間的大海。融合了地中海的迷人、山的魅力和未經破壞的自然。水中會倒映出石塊和懸崖峭壁,東邊巴爾多(Baldo)山的山脊和特倫托山-北邊岸濱的布蘭塔(Brenta)的白云山脈(Dolomiti)。
克羅地亞,普利特維采湖
普利特維采湖區,是巴爾干半島的克羅地亞最美、最有名的國家公園,也是克羅地亞最大的國家公園。它由十六條互相連接的瀑布組成,于197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在克羅地亞,普利特維采湖為背包客提供了很多機會,風景也非常美麗,尤其是230英尺高的瀑布。
因其多變深邃的顏色,湖水的顏色從天藍色到綠色,由灰色漸變到藍色。顏色的變換由水中的礦物、有機物的含量以及光的入射角度等共同決定。位于克羅地亞西部利卡-塞尼縣(Lika–Senj County)。
普里特維采天然湖群,大小共有16個,故又稱十六湖,又有“歐洲九寨溝”之稱。普利特維采湖群是數千年來流經石灰石和白堊上的水,逐漸沉積為石灰華屏障,構成自然的堤壩,后者又創造了一系列美麗的湖泊、洞穴和瀑布。
斯洛文尼亞,布萊德湖
布萊德湖位于斯洛文尼亞西北部的阿爾卑斯山南麓,最美的風景是從坐落在460英尺高的懸崖上的城堡欣賞,因為其“三頭山”頂部積雪的融水不斷注入湖中,布萊德湖故有“冰湖”之稱。
布萊德湖是斯洛文尼亞最著名的湖泊。布萊得湖是在大約14000年前,由于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地質移動而形成,湖長2120米,寬為500-180米,最深處為30米。布萊德湖是斯洛維尼亞西北部冰川湖。在盧布爾雅那(Ljubljana)西北。是尤利安(Julian)山腳避暑、度假和冬季運動勝地。附近有特里格拉夫(Triglav)峰國家公園。湖畔布萊德鎮有歷史名勝。湖島上有圣瑪利亞古教堂。湖岸峭壁上有布萊德城堡。
肯尼亞,納庫魯湖
世界著名的納庫魯湖是為保護禽類鳥建立的公園,海拔1753~2073米,占地面積188平方公里,有約200多萬只火烈鳥,占世界火烈鳥總數的三分之一,被譽為“觀鳥天堂”。
納庫魯湖 Nakuru, Lake肯尼亞中西部湖泊,位于裂谷區。是地處大裂谷的東非湖泊系統中的幾個鹽湖之一。最初以鳥類種類繁多而著稱,現在還有大羚羊、黑斑羚和河馬。納庫魯湖國家公園位于湖南岸和東岸。
納庫魯湖位于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西北150公里處,占地200平方公里,是肯尼亞57個野生動物和自然保護區之一。納庫魯湖動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這里的火烈鳥最多可達200萬只,占世界火烈鳥總數的三分之一。此外,大量斑馬、長頸鹿、野牛、羚羊、鵜鶘等以及別處罕見的白犀牛也棲息在這里。
蘇格蘭,羅蒙湖
羅蒙湖是英國蘇格蘭最大的湖泊,位于蘇格蘭高地南部,南端距格拉斯哥27公里,四周被山地環繞,南部略成三角形。蘇格蘭的羅蒙湖就像是英國浪漫小說里的場景一樣。
羅蒙湖是英蘇格蘭最大的湖泊,南端距格拉斯哥27公里。四周被山地環繞,南部略成三角形。長39公里,最寬8公里,面積63.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僅約0.7米。湖深190米。湖中有島嶼30個。湖水南流注入克萊德河。
該湖與格拉斯哥、克萊德賽德等城市聯系密切。湖濱建有別墅,旅游業興盛。有巴勒赫、阿德盧伊等湖濱游覽地。西北部的因威格拉斯建有水力發電站。
安納西湖(Lake Annecy)位于法國上薩瓦省,阿爾卑斯山腳下,是法國僅次于Lac du Bourget第二大湖(如果算上法國與瑞士共有的日內瓦湖則為法國第三大湖)。
由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實施的嚴格的環境管理措施,安納西湖被譽為歐洲最清澈的湖。安納西湖著名的水上休閑娛樂活動而成為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在安納西度過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12年”。小城安納西位于安納西湖北端,被譽為世界最美的100個小城鎮。
新西蘭,馬瑟森湖
馬瑟森湖是新西蘭最具代表性的風景,離福克斯冰河(FoxGlacier)只有6公里,在晴朗無云的日子,湖面上會映出新西蘭的最高峰奧拉基山(Aoraki,即庫克山)和塔斯曼山(MountTasman)的倒影,湖面如銀鏡般的美麗,所以,馬瑟森湖也稱鏡湖。馬瑟森湖位于福克斯冰河附近,在晴朗無云的日子,湖面上會映出新蘭的最高峰奧拉基山(庫克山)和塔斯曼山的倒影。
馬瑟森湖呈現深棕色,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湖面如同一面鏡子。這種顏色的形成源于周邊林地植被有機物質的自然浸吸作用。妙的是湖面正好倒影了東部山巒的美景。
從停車場向前走幾分鐘就有一條穿越清水河浮橋的步行道。清水河發源于馬瑟森湖,河水流經浮橋的時候呈棕色,但是很快就可以恢復清澈,絕對名副其實。沿步行道繼續前行穿過生長著芮木和卡希卡提亞樹的原始森林,最后到達一個伸入湖中的碼頭。
在深邃的馬瑟森湖中生長著大量的長形本土鰻魚,湖面上生活著眾多水鳥。因此,這里也是毛利人的食物集中營。
危地馬拉,阿蒂特蘭湖
阿蒂特蘭湖是危地馬拉高地上的一個大內流湖。其優美的景色使之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湖泊之一。阿蒂特蘭湖周圍的瑪雅村鎮也是其一大特色,村鎮中的居民至今延續著傳統的瑪雅穿著和習俗。
阿蒂特蘭湖雖然被認為是中美洲最深的湖泊,阿蒂特蘭的湖底部其實還沒有被全部測量過,最深處的深度據估計達到340米。湖的邊緣由斷崖環繞,南側坐落著三座火山。
阿蒂特蘭湖最初是由8萬4千年前火山爆發留下的破火山口積水形成。赫胥黎為阿蒂特蘭湖寫下了著名的一段贊美:“科莫湖(Lake Como),在觸到了畫境般美景的極限,但阿蒂特蘭湖猶如科莫湖附加了數座巨大的火山。它實在是美得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