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對伏波山重加整理,建起山門院墻、回廊亭閣r鋪筑道路石級。今日伏波山,更成為游人想往之地。
大鐵鐘在伏波山登山起點處,高五尺五寸,口徑五尺,重5048斤,清康熙八年(1669)鑄造,鐘體上有“先潘主提旅之師,悉平粵楚……”銘文。
千人鍋在臨江回廊的小平臺上,口徑四尺五寸,深二尺四寸,重約二千斤,鑄于清康熙二年(1663)。千人鍋與大鐵鐘原為疊彩山下定粵寺遺物,寺毀后搬于此地。
從大鐵鐘旁石級上山,在觀景亭稍休后,經三百二級,可達山頂。站于山頂,桂林景每可一覽無余。
還珠洞是伏波山最好的去處。洞位于伏波山東麓,面水向東,故稱東巖,伏波巖。據傳,古代一老龍常在洞中玩珠,一日酣睡,珠被漁童盜走。后漁童覺得不妥,即返身送還;又傳,馬援征交趾回帶許薏米,有人告發他搜刮大量民財,光武派人查詢,馬援把薏米倒人水中,“珍珠”隨水漂去。洞名因這兩則傳說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