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杭州出發經龍井至臨安
清晨的杭州新城彌漫著揮之不去的薄薄霧靄,將本就是灰色調的現代化城區渲染得更加灰沉。如果我是一個對杭州毫無認知的陌生來客,此刻一定會覺得自己正身處一座毫無個性可言的無趣城市。
圍著巨大的艮秋立交橋轉了一大圈,我依然沒有找到我的目標——自行車商店,我本以為這在一個“自行車王國”是件很容易的事。向路人詢問,得到的回答是:“買自行車?是電動的嗎?那邊就有賣的。不是電動的就不曉得了,現在杭州人都騎電動自行車……”
幾經打探,我終于在一條僻靜的弄堂里找到了一家兼賣自行車的修車鋪,腳踏車就一種,是我沒聽說過的“佳馳”牌,不過好像我也沒的選了。一問價錢,160大洋,倒真是便宜,可又讓我在心里打起了鼓:“這車能騎長途嗎?我可是要騎到安徽呢,半道壞路上可就慘了……”有些謝頂的車鋪老伯理了理頭頂僅存不多的幾根細發,拍著胸脯向我保證說:“這車騎到哪里都沒問題!杭州自行車質量好得很,比上海的還好。我這么大年紀不會騙你的!”
看在老伯的一把年歲上,我用160元換得了一輛“佳馳”牌自行車,老伯還免費贈送了一把固定式車鎖。其實我更想要把活動的鏈子鎖,萬一在路上遇到劫道的,還可以當武器揮舞一下。不過既然是免費贈送的,我也不好再挑挑揀揀了。
我將隨身攜帶的騎行馱包固定在自行車的后座上——這是我從一位騎車進藏的朋友那里借的,是他當年也是我現在唯一一件還算“專業”的裝備——心滿意足地拍了拍車座。至此我已按原計劃備齊了一切所需,這就可以上路,向著古徽州的方向進發了!
雙腿用力,車兒飛奔,心情好得像從耳邊吹過的風。不多時,西湖寬闊的水面便從街邊的濃蔭后面露了出來,杭州也依著這片水色露出了本來面貌:麻將桌一張挨一張地在岸邊排開,閑來無事的阿姨們早早就開始了“彌戰”;旁邊的幾位老伯一邊按太極的招式舒展著身體,一邊大口大口呼吸著潤澤的空氣;沿湖的步道上,有位青年正拿著個拖把在地磚上寫“水書”,鍛煉身體兼陶冶情操;再遠一些的臨湖而建小亭子里隱約傳來了咿咿呀呀的唱戲聲……
“這些杭州人哪……”我在心里反反復復地念叨著這句話,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表達什么意思。帶著這種酸溜溜的艷羨之情,我騎車上了白堤。左手一望,是湖畔林立的現代化樓群;右手看去,是立著保淑古塔的一岱青山。湖風拂面,滿眼盡翠。一只肥胖的水鳥慢悠悠地從離我很近的地方飛過,還歪過頭來瞟了我幾眼。人在風景中無論是漫步還是騎行,總感覺時間會被眼前那些景致擠壓得不易察覺,“天上!人間!”我又開始在心里反復念叨起這兩個詞兒,當下的心情已是好得不能再好。
一路輕松前行,車過白堤,再上楊公堤,我向著當天計劃中的第一個目標——龍井村騎去。此時已至西湖西岸,雖然只是一湖之隔,雖然不過幾十分鐘的騎行路程,卻仿佛從城市瞬間位移到了山野之間,進入了一個似乎與城市生活毫不搭界的世界。林木蔥郁,河溪幽靜,轉過幾道山彎,大片大片綠油油的茶園自青山翠谷間顯露出來。使勁兒吸上幾口氣,肺腑瞬間盡是植物的天然清香。
通向的山道優美至極,但似乎并不歡迎一個騎行者的到來,尤其是在上坡的時候,道路像是在無形中被某種力量拉伸變型,一個彎道接著又一個彎道。從茶葉博物館開始,我幾乎是一路推車到達龍井村的。龍井村并不如我想象中那般質樸,從路邊一座座精美的小洋樓上不難看出,名聞天下的龍井茶早已讓村民步入了致富的美好藍圖。即便如此,龍井村仍保留著一種能安撫心緒的嫻靜氛圍。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擺放著龍井茶,如果嫌買茶太貴(清明前的新茶每斤要賣到上千元),也可以只在“農家樂”中嘗個鮮:品一壺茶,看一山竹林秀色,這等享受只需要花上十元錢。
我選擇的就是這種物美價廉的享受,結果在不知不覺間耗費了太多時間,當起身下山準備出城時,已過午后二點,而接下來還有30多公里要騎。即使是這樣,我還是忍不住在經過西溪濕地時停留下來耗費了些許時間——杭州真是一座大公園啊,隨處都有山水風光相伴,一年四季的青山綠水好生讓人羨慕!
終于上了02省道,優美的城市風景線也就此中斷。和中國所有的城鄉接合部一樣,杭州的出城道路也是一副“臟亂差”的模樣:路邊布滿了灰頭土臉的小吃店和汽修店,路上擁滿了絕對是超載狀態的大貨車。塵埃此刻也開始無處不在地出現在我的呼吸系統里,我想奮力騎過這段兒,大腿卻出現了抽筋的狀況——真是好久不騎車了。想著日后的漫漫路途,心里又禁不住打起了鼓。
就這樣,我一邊后悔在西湖邊和龍井村耽誤了太多時間,一邊盡量在騎行中不讓腿部過于緊張。心情就像坐過山車般,從高處一下子滑向了谷底。擦身而過的大貨車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令我心煩意亂。路邊里程碑上的數字在我的喘息聲中艱難地變化著,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當“36”這個公里數終于出現在我眼前時,明亮的燈火已經悄然出現在我的身邊,我總算騎到了臨安市區。
文章來源:21CN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