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敏區(qū)westminster
想一網(wǎng)打盡倫敦風景明信片中最常出現(xiàn)的畫面,來到西敏區(qū)就沒錯了,英國皇室宮殿白金漢宮、大黑帽紅制服的禁衛(wèi)軍、金碧輝煌的國會大廈、深沉洪亮的大笨鐘,加上倫敦流動命脈的泰晤士河都聚集在西敏區(qū)內,讓游客一聲贊嘆勝過一聲,相機快門按個不停。西敏區(qū)是英國政權和宗教中心,白金漢宮連接白廳區(qū)充滿莊嚴氣氛;西敏寺見證了英國千年以來的王權歷史,英國的輝煌光榮史表面上彷佛近在咫尺,實際卻遙不可及,這就是英國總是蒙上一層面紗的原因吧!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地址:victoria green park
時間:8,9月間
電話:(0207) 799 2331,信用卡預約0171 321 2233
票價:10鎊
交通:公共汽車:2、8、9、10、11、14、16、19、22等;地鐵victoria、st.jamess park、green park;hyde park corner
白金漢宮建于1703年,前身為白金漢屋(buckingham house),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遷居于此,自此白金漢宮就成為英國皇室的居所,集合辦公與居家功能。居住在內的王室成員為伊利莎白女王與其夫婿愛丁堡公爵,以及50名左右的王室職員。一座四層樓的正方形大建筑物,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六百余間廳室,此外占地遼闊的御花園,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而在宮前廣場有勝利女神金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臺上,金光閃閃,就好像要從天而降似的。白金漢宮的皇家衛(wèi)隊在軍樂和口令聲中,作各種列隊表演,并舉行的舉槍互致敬禮,一派王室氣象,常常吸引路人和游客圍觀。抬頭看皇宮正門上方,如果看到懸掛著皇室旗幟,則表示女王正在里面,如果沒有的話,那就代表女王外出。白金漢宮在每年的8、9月間都對外開放,一般民眾就可趁此時進入皇宮。開放參觀的部份為王座室、音樂廳和國家餐廳等,經(jīng)常一票難求,最好先用電話申請預約。位在宮殿南側的女王美術館和皇家馬廄也開放供人參觀。
禁衛(wèi)軍交接儀式
時間:4月中~至7月底,每天11:30;其他月份每兩天11:30舉行一次。
白金漢宮最受游客歡迎的就是上午11點半的禁衛(wèi)軍交接儀式,身著黑皮高帽與深紅亮黑制服的白金漢宮禁衛(wèi)軍,已成為英國的傳統(tǒng)象徵之一。要到白金漢宮觀賞禁衛(wèi)軍交接和軍樂團儀式,最好在10點半前抵達,才能在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queen victoria memorial)和皇宮前占到好位置。11點20分左右,先有一班禁衛(wèi)軍出來,27分整,禁衛(wèi)軍從鳥籠道(birdcage walk)方向往皇宮前進,這時就可欣賞到禁衛(wèi)軍騎在馬上的勃然英姿,11點半進入皇宮舉行換班儀式與軍樂演奏,一直到12點左右,由喇叭、軍鼓、笛子等多種樂器組成的軍樂團,帶領著禁衛(wèi)軍在皇宮前作精彩的表演。
圣詹姆斯公園(st. james's park)
交通:公共汽車:3,11,12,24,29,53,91,94,139等;地鐵st.jamess park
面對白金漢宮的圣詹姆斯公園,原本是圣詹姆斯宮的鹿園,17世紀時查理二世聘請法國景觀設計師重新造景,19世紀初在英國著名建筑師納許(john nash)進一步美化之下,成為倫敦市中心最美麗的公園,是市民與游客最佳小憩休閑之地,處處可見曬太陽、散步、野餐客。圣詹姆斯公園又有鴨園之稱,公園中央長形水池聚集了各種大小顏色鴨類,常可見到小鴨子在水面上展翅快飛,留下道道水痕,還有天鵝、鳥類、雉等多種保護鳥類,每天下午3點是喂食時間。詹姆斯公園最佳絕妙美景,就是從橋上隔著湖水眺望白金漢宮,特別是晚上白金漢宮點燈夜景更為迷人。隔著林蔭大道(the mall)的圣詹姆斯宮,為紅磚都鐸式建筑,原本是亨利八世在16世紀所建麻瘋病院,18和19世紀初曾經(jīng)為皇室住所,現(xiàn)在則為接待國外使節(jié)的正式接待場所。
白廳(whitehall)
交通:公共汽車:3,11,12,24,53,77,88,159,211等;地鐵charing cross、westminster
從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前一直往國會大廈前延伸的區(qū)域就是白廳,也是英國政府機構樞紐,包含禁衛(wèi)騎兵團、國宴廳、首相官邸、財政部長官邸都座落于此。
禁衛(wèi)騎兵團(horse guards)
位于白廳區(qū)的禁衛(wèi)騎兵團部外,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左右兩側有騎著高大黑馬的禁衛(wèi)軍在此站崗,也吸引許多民眾駐足欣賞禁衛(wèi)軍的英姿。這里禁衛(wèi)軍的交接儀式比白金漢宮早,周一至周六為上午11點,周日為上午10點,舉行地點在原先亨利八世的比槍場。
國宴廳(banqueting house)
時間:周一~周六10:00-17:00
票價:3.5鎊
1698年白廳發(fā)生大火,國宴廳是唯一幸免于難的建筑,也是倫敦市中心第一個古典帕拉底恩(palladian)風格的建筑,參觀重點為天花板上由魯本斯所繪的豪華畫作,極盡贊揚王權之能事,諷刺的是,查理一世因此招來殺身之禍,1649年在國宴廳外被處死。
唐寧街(downing street)
唐寧街10號是英國首相的住所,重要政策的擬定都是在里面的內閣會議室進行;隔壁11號則是財政大臣的官邸;12號為政黨領袖辦公室。1990年起因為安全考量,唐寧街與白廳的交會處用鐵欄門圍起,大家只能在鐵門外探頭卻不得其門而入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與大笨鐘(big ben)
時間:下議院:周一、周二、周四14:30;周三9:30-14:00、14:30到晚上;周五9:30~15:00;上議院:周一至周三14:30;周四15:00
票價:免費
交通:公共汽車:3,11,12,24,53,77,88,159,211等;地鐵westminster
端踞泰晤士河畔,金黃壯麗的國會大廈與精準報時的大笨鐘是白廳區(qū)最明顯的地標,終日人潮不斷,最佳欣賞角度是日落后天色將暗未暗時,從河的對岸眺望過來,映著光影的國會大廈最顯肅穆與華麗。英國國會分為上、下議院,上議院以女王為首,多為世襲議員,國會開議式時女王會在寶座上發(fā)表演說;下議院由各政黨的代表組成,議員數(shù)最多的政黨組成政府,該黨魁出任首相。除了欣賞國會大廈仿哥德式雄偉建筑外,入內參觀議員們唇槍舌戰(zhàn)的精彩議事討論,更可親自體會英國民主風范,議事時間從下午2點半開始,通常進行到晚上10點左右,每個星期三是首相質詢時間。只要國旗在國會大廈上飄揚,就是國會正開議中,可免費進入?yún)⒂^,如要避免排隊時間過久,可以傍晚約6點左右前往。位于國會大廈高塔上,就是大笨鐘(big ben),每整點敲響一次的共鳴鐘,自1859年迄今每天提供精準的報時,另有4個較小的鐘每隔15分鐘響一次。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時間:中殿8:00~18:00;royal chapels周一~周五9:00~16:00,周六9:00~13:45
票價:5鎊,另外2.5鎊(chapter house、pyx chamber、abbey museum)
交通:公共汽車:3,11,12,24,53,77,88
西堤區(qū)(west bank)
西堤區(qū)是倫敦的商業(yè)重鎮(zhèn),其中隱藏了不少寶藏,如擁有世界第二大圓頂?shù)氖ケA_大教堂、謎一般的倫敦塔、壯觀的倫敦塔橋、最高的紀念碑,每一樣都值得細細品味!穿黑西裝、長風衣,手握黑傘與手提箱,是倫敦上班族的典型穿著,在西堤區(qū)最為明顯,在這區(qū)上班的人口超過25萬,但真正居民僅有6千人,晚上9點以后或周末人煙稀薄。西堤區(qū)是倫敦歷史起源地,但羅馬人在此留下的遺跡在1666年倫敦大火中付之一炬,重新規(guī)劃修整后,現(xiàn)今為倫敦重要商業(yè)金融重地,此地美女如云。圣保羅大教堂的建筑杰作和倫敦塔種種歷史傳奇,是西堤區(qū)最引人入勝的兩大景點,從塔橋上更可欣賞泰晤士河沿岸建筑,若碰巧見到倫敦塔橋升起讓船只通過的情景,則更為激動人心。
圣保羅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
地址:st paul's churchyard
時間:周一~周六8:30~16:00
票價:門票4鎊,登塔3.5鎊
公共汽車:4,11,15,17,23,26,76,100,172等;地鐵:st paul's
圣保羅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僅次于羅馬的圣彼得教堂,中世紀的羅馬教堂從古典建筑中汲取的特殊的、略帶冷峻的、嚴肅而端莊的美,采用了拜占庭時代第一批教堂、寺院的結構,重新組合了門廳、后殿及堂內的祭壇、凱旋拱門,給了它們一種新的秩序,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模式。教堂一般都是設在長方形的地基上,內部的各個空間用長排的雄偉大圓柱進行分割。圣保羅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經(jīng)多次毀壞、重建,在17世紀末由列恩(sir christopher wren)一人獨立完成教堂的設計和建筑,目前教堂內還有一個列恩的墓碑。走進教堂就會為那寬廣挑高的中殿贊嘆不已,圓頂下的詩班席是教堂中最華麗莊嚴之處,天花板上繪畫細膩精致。要想嘗試圣保羅耳語廊(whispering gallery)的神奇,要從教堂一側爬上數(shù)百層階梯,對著耳語廊的通孔說話,神奇回音效果在其他任一通孔都可以聽到回聲。從耳語廊再往上可抵達塔頂,是眺望倫敦市區(qū)的絕佳地點。教堂地下室設有名人英雄紀念碑。1981年戴安娜與查爾斯的婚禮大典就在此舉行。
紀念碑monument
地址:king william street
時間:周一~周五10:00~17:40,周末14:00~17:40
票價:1.5鎊
交通:公共汽車:15,17,21,25,40,43,133,501,521等;地鐵:monument
這座紀念碑由列恩為了紀念1666年倫敦大火所設計,紀念碑高61米,恰與紀念碑和火災發(fā)生地布丁巷(pudding lane)等距離。1666年9月布丁巷內一家面包店發(fā)生火災,連燒3天造成4/5市區(qū)全毀,包括87間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間民房,但也因此讓倫敦重新規(guī)劃建設為今日現(xiàn)代化面貌。倫敦重建的當時,列恩是主角,重建的54間教堂中有51間由他主其事,包括著名的圣保羅大教堂。紀念碑是全世界最高的獨立石柱,可以爬上331級階梯欣賞市景。從紀念碑往布丁巷,還可以看到當初發(fā)生火災面包店的標示,附近周周圍的道路都是用以往商業(yè)區(qū)命名,如面包街(bread street)、牛奶街(milk street)等。
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
地址:bartholomew lane
時間:周一~周五10:00~17:00
票價:免費
交通:公共汽車:8,11,23,21,25,43,76,133,242等;地鐵:monument
英格蘭銀行與其對面的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一帶是倫敦主要商業(yè)區(qū)。英格蘭銀行是1694年時為籌措英王威廉三世對法戰(zhàn)爭經(jīng)費而設立,現(xiàn)今建筑僅剩外墻部份為18世紀索恩的設計,其他均為1925至1939年的新建筑。從針線街(threadneedle street)左轉至英格蘭銀行附設的博物館(bank of england museum),可見識這個日不落國300年來的銀行史,以及金碧輝煌的黃金吧臺、羅馬地板與英國金融制度的說明。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
地址:tower hill
時間:3~10月,周一~周六9:00~17:00,周日10:00~17:00;11至2月,周二~周六9:00~16:00,周日及周一10:00~16:00
票價:成人10.5鎊、兒童6.9鎊
交通:公共汽車:15,25,42,78,100,d1,d9,d11,rv1等;地鐵:tower hill。
曾作為城堡、王宮、監(jiān)獄、博物館、軍械庫的倫敦塔有900年歷史,自然產(chǎn)生了許多精彩懸疑的歷史故事,加上著名的倫敦塔守衛(wèi)(yeoman warder),珠寶塔中的寶石王冠,成為倫敦最受歡迎的旅游點之一。倫敦塔內每個塔有不同藏物和典故,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白塔(white tower)于11世紀末完工,典藏了許多皇室兵器,是英國國家兵器和倫敦塔博物館。珠寶屋(jewel house)最著名的是英國王室的珍貴王冠,包括女王在上議會開會時所佩戴嵌有317克拉鉆石的帝國皇冠(imperial state crown),以及鑲有世界最大530克拉鉆石'非洲之星'的十字權杖,珠寶屋播放的影片中,有現(xiàn)在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典禮,以及王室珍藏王冠、珠寶、戒指、寶劍之介紹說明。兩位王子被謀殺的血腥塔(the bloody tower),作為監(jiān)獄時期死刑犯船進入倫敦塔的叛徒門(traitor's gate),甚至于倫敦塔著名的烏鴉,各種典故都可以在倫敦塔守衛(wèi)口中得到完整的說明。可以參觀的還有中塔middle tower,拜弗德塔byward tower,鐘塔 bell tower,衛(wèi)塔wakefieldtower。
另外,從tower hill地鐵站出來后可先上小平臺遠觀倫敦塔,平臺上日晷鐘周圍記載著倫敦歷史的石刻。
倫敦塔橋(tower bridge)
地址:tower bridge
時間:4~10月10:00~18:30;11~3月9:30~18:00;(關閉前75分鐘停止入場時間)
票價:6.5鎊
公共汽車:15,25,40,42,47,78,100,d1,d9,等;地鐵:到tower hill或者london bridge
哥德式外觀的倫敦塔橋于1894年完工,是倫敦泰晤士河上著名風景,采用先進的鋼骨架構建筑,遇有大船通過或特殊場合時,塔橋橋面會升起,可達40米高,60米寬。登上塔橋嘗試倫敦橋體驗(tower bridge experience)是了解塔橋歷史、建筑,以及欣賞泰晤士河風光的最佳地點。博物館中以許多歷史照片和互動式展示呈現(xiàn)塔橋100年來的演進,1976年前塔橋起降還是用蒸汽為動力,現(xiàn)今已改為電動。倫敦塔橋升起時最為壯觀,到倫敦一定要來看塔橋打開成'八'字的樣子,可能看到的時間是下午2點前后的漲潮期,基本上每天一次但時間不定。
圣凱薩琳船塢(st. katherine's dock)
地址:tower hill
交通:公共汽車:15,25,42,78,100,d1,d9,d11,rv1等;地鐵:tower hill。
從倫敦塔往塔橋方向可達圣凱薩琳船塢,原本是19世紀初期泰晤士河岸重要的卸貨處,許多商品如茶葉和當時流行用來制湯的烏龜都由此入港。經(jīng)過19、20世紀初的繁榮期,大型貨柜都改在泰晤士河下游的港口下貨,這里也曾一度關閉,經(jīng)過規(guī)劃重整后,商業(yè)大樓、住宅、商店、咖啡店逐漸遷入,游艇碼頭呈現(xiàn)的度假風情與鄰近的倫敦塔成明顯的對比。
南岸區(qū) south bank
泰晤士河南岸屬于倫敦新興的一區(qū),以往以隔岸西堤區(qū)為主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這里包含了許多娛樂活動,包括酒館、劇院、斗熊場,甚甚至16世紀河岸畔還有紅燈區(qū)。然而隨著都市改建計畫,泰晤士河南岸逐漸興盛,辦公大樓陸續(xù)遷入,更多的是藝術場地,如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imax、泰特美術館新館等,使得南岸區(qū)即將成為倫敦新藝術殿堂。南岸的河堤走道寬敞舒適,從塔橋一路往上游方向,沿途可見輕松愜意的散步行人、西裝筆挺的上班族,以及辛勤的工人,讓南岸區(qū)洋溢一股年輕不羈的朝氣。
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
地址:21 new globe walk, bankside
時間:5~9月9:00~12:30,10~4月10:00~17:00
票價:6鎊
交通:公共汽車:344,381,rv1等;地鐵london bridge, cannon street
17世紀時莎士比亞大多數(shù)作品都在環(huán)球劇場(globe theater)演出,但環(huán)球劇場在1613年演出《亨利八世》時被大火燒毀,400年后,新的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在原環(huán)球劇場附近不遠處重建,難得的是,劇場設計、建筑方式、建材運用,都力求與原來的環(huán)球劇場類似,以磚瓦和木材為主,饒富古意。這里演出的莎士比亞劇都是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風格,采取自然光線代替舞臺燈,舞臺布景相當簡單無額外裝飾,與觀眾席之間沒有屏障,充分讓觀眾與戲劇融合為一,與當時劇場情景相當類似。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的興建應歸功于美國演員sam wanamaker cbe,當他于1949年抵達倫敦時,赫然發(fā)現(xiàn)莎士比亞著名的環(huán)球劇場居然僅幸存一個墻上的青銅碑,于是決定要重建環(huán)球劇場,他的想法與努力逐漸受到國際重視,才有今日的新劇場誕生。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因為露天的關系,僅在5月至9月有莎翁戲劇演出。平常可參觀劇場博物館,內有一些環(huán)球劇場的背景歷史,有專人帶領進入環(huán)球劇場參觀。
南華克大教堂(southwark cathedral)
地址:montague close
時間:8:00~18:00
交通:公共汽車:17,21,35,40,47,133,343,381,rv1等;地鐵london bridge
這里早至7世紀開始就是一個教堂,歷經(jīng)歲月洗禮,目前原址現(xiàn)存最古老的遺跡可以追溯至12世紀,自1905年起成為英國國教教堂,教堂內的哥德式唱詩席和維多利亞設計是南華克大教堂的最大特色,同時保有一些中世紀的教堂特色。美國哈佛大學的創(chuàng)辦人john harvard于1607年誕生于南岸區(qū),他就是在南華克大教堂中受洗,教堂內有一間禮拜堂以他的名字命名。
海斯商場(hay's galleria)
地址:london bridge
交通:公共汽車:17,21,35,40,47,133,343,381,rv1等;地鐵london bridge
原海斯碼頭改建成的海斯商場,是包含購物商場、辦公大樓、餐廳的復合性建筑,中庭上方有挑高玻璃屋頂,地面上的噴泉名為navigators,是商場最大特色,也是逛完這區(qū)一個可以歇腳的去處,但商店數(shù)量目前還有限。
蘇活區(qū) soho
倫敦最能展現(xiàn)文化融合和多樣藝術的地方首推蘇活區(qū):旅途中想節(jié)省吃飯預算要到蘇活區(qū),要欣賞各著名音樂劇、電影也要到蘇活區(qū),想見識時髦前衛(wèi)的新新人類更要到蘇活區(qū)!蘇活區(qū)大致以piccadilly circus、charing cross、leicester square、tottenham court road、oxford circus五個地鐵站范圍內為界,此區(qū)歷史可追溯至1670年代,街道狹窄,房屋也不特別富麗堂皇,但最引人入勝之處是人,嬉皮、同性戀者、移民各族群為蘇活帶來了旺盛的生命力,霓虹燈閃爍之下的蘇活區(qū)是倫敦24小時無休不夜城的最佳代表。
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景點地址:trafalgar square
時間:10:00~18:00,周三延長至21:00
票價:免費
交通:公共汽車:3,6,9,11,12,13,15,23,24等;地鐵charing cross、leicester square
館藏豐富的國家美術館收藏了1260至1900年間的2,300幅繪畫作品。國家美術館分為四個側翼,所有作品按照年代順序展出,sainsbury wing收藏1260至1510年早期文藝復興藝術,最著名之一為達芬奇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 and saint john the baptist炭筆素描。sainsbury側翼中的micro gallery提供電腦查詢服務,堪稱國家藝廊最完整的電子藝術百科全書。西翼(west wing)是1510至1600年代文藝復興全盛時期,意大利和日耳曼繪畫,許多巨幅繪畫都在此絕妙呈現(xiàn)。1600至1700年繪畫收藏于北翼(north wing)中,有荷蘭、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的繪畫,其中有兩間林布蘭專屬展室,以及diego velazquez的維納斯油畫the toilet of venus。東翼(east wing)的1700至1900年代繪畫,包含了18、19及20世紀初的威尼斯、法國和英國繪畫,風景畫是一大特色,也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等許多佳作,可以欣賞到凡高的《向日葵》等作品。欲進一步了解主要作品的背景解說,可以向服務臺領取攜帶式導覽設備,不須付費。
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
交通:公共汽車:3,6,9,11,12,13,15,23,24等;地鐵charing cross、leicester square
成百上千的鴿群是特拉法加廣場的活招牌,無論何時這里總是有黑壓壓一片的鴿子圍繞在廣場周圍,是倫敦游行示威和慶祝新年的主要場所之一。特拉法加廣場位于國家藝廊南邊,是約翰納許在1830年代的作品,廣場中央的雕像是為了紀念英國著名海軍將領尼爾森而設立,他在1805年對抗拿破侖的特拉法加戰(zhàn)役中殉國。一旁獅子圍繞的噴泉常有民眾和游客駐足,欣賞周圍海軍總部拱門的優(yōu)美建筑。
圣馬丁教堂(st martin-in-the-fields)
交通:公共汽車:3,6,9,11,12,13,15,23,24等;地鐵charing cross、leicester square
圣馬丁教堂是吉布斯(james gibbs)在1726年完工的作品,但其歷史可遠溯至13世紀,此地一直是教堂。圣馬丁教堂的最大貢獻就是對美國教堂建筑的深遠影響,許多美國教堂的殖民地風格都以它為本。來到圣馬丁教堂絕不能錯過咖啡店cafe in the crypt,朦朧光線中的18世紀石窖有神秘莊嚴的氣氛,是體驗浪漫歐洲的好去處。
萊斯特廣場(leicester square)
交通:公共汽車:24,29,176等;地鐵leicester square
從萊斯特廣場地鐵站到皮卡地里圓環(huán)(piccadilly circus)地鐵站,以科芬奇街(coventry st)為主軸,是蘇活區(qū)觀光客最活躍的地方,餐廳、購物商店、街頭畫家、從早到晚人潮不斷。西區(qū)是倫敦最著名的戲院區(qū)(theatreland),聚集了將近40家戲院,廣場內的卓別林像和莎士比亞噴泉即為最佳見證。科芬奇街沿路熱鬧無比,倫敦最大的帝國電影院(empire),和odeon電影院都有巨大閃亮的招牌;瑞士觀光局(swiss national tourist office)前的定時報時鐘精美華麗;再過去的街頭畫家區(qū),聚集了很多以炭筆素描的畫家,畫法特殊值得前往觀賞。萊斯特廣場旁有一個倫敦戲院公會設立的半價票亭(half-price ticket booth)。以半價的價格出售當天西區(qū)戲院尚未賣出的戲票,但數(shù)量有限,每張票另加£2手續(xù)費,時間:周一~周六12:00~18:30,周日12:00~15:00。
皮卡地里圓環(huán)piccadilly circus
交通:公共汽車:3,6,9,12,13,15,23,53,88等;地鐵piccadilly circus
17世紀這附近住了一位叫做robert baker的裁縫,他因為設計銷售一種稱為'picadils'的硬質衣領而致富,形成今日皮卡地里(piccadilly)之名。皮卡地里圓環(huán)最著名的就是噴泉上方的伊羅士(eros)雕像,伊羅士是希臘的愛神,單腳拉弓的平衡姿態(tài)相當醒目,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時期慈善家shafesbury而建。皮卡地里圓環(huán)與攝政街相連,是倫敦重要購物街道;往shaftesbury ave.方向可進入蘇活區(qū)中心,以及美食餐廳林立的中國城。皮卡地里圓環(huán)周圍的閃亮霓虹燈招牌,倫敦只有這里才看得到。
中國城(chinatown)
交通:公共汽車:14,19,24,29,38,176等;地鐵leicester square
19世紀倫敦的中國城原位于limehouse船塢一帶,1950年代許多香港移民涌進,中國城從此在蘇活區(qū)gerrard街和lisle街落地生根,現(xiàn)在的中國城已不是移民居住之處,而是倫敦便宜又大碗的美食天堂。倫敦的中國城,大概是世界最慵懶的中國城了。別想要一早到此來用早餐或是飲茶,無論是餐廳亦或小館都要到中午時才會開!這里的餐廳多以廣東菜為主,到下午五點為止供應點心,晚餐則必須點菜。當?shù)刈钣忻膽獙?金龍軒'。要吃明爐燒鴨,一定要到此,雖然價位有較高些,一只£15.00,但口感、味道等各方面都比別家好。'鹿鳴春'是另一間口碑良好的粵式飲茶。還有像'中國城'、'新龍鳳'也都還不錯。新世界則是唯一還使用傳統(tǒng)推車的菜樓。若想吃港式靚陽、藥膳料理,就要到'珍聘'。小吃方面,羊城的面粥燴飯類的選擇不但多,價位亦低廉,平均一客約£4左右。另外像'龍軒'、'龍島'等也是雷同。如果吃膩了中餐,換個口味到'越南菜館'吃碗清淡的越式牛肉面(£3.4)也挺好的。
舊康普頓街(old compton street)
交通:公共汽車:14,19,38等;地鐵leicester square,piccadilly circus
舊康普頓街是蘇活區(qū)的中心,也是倫敦同性戀大本營,許多同性戀酒吧、偷窺秀深植其內,也有許多美食餐廳。comptons在1980年代之前是這里唯一一家同性戀酒吧,其他還有如balans在內的許多同性戀酒吧和旅館、商店等,僅有少數(shù)會懸掛彩虹旗作為辨識之用,大多外觀與一般酒吧或咖啡店無異,僅能從店內全為男性客人窺得端倪。
皇宮戲院(palace theater)
地址:shaftesbury avenue
交通:公共汽車:14,19,38等;地鐵leicester square
皇宮戲院建于1891年,原本為歌劇院,現(xiàn)在則是著名作曲家安德魯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所有。音樂劇《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就是在蘇活區(qū)的皇宮戲院演出。
馬里波恩marylebone
馬里波恩與攝政公園并不是倫敦市中心,但卻以杜莎夫人蠟像館吸引無數(shù)計的游客前來。以地鐵站貝克街(baker's street)為中心,杜莎夫人蠟像館和和天文館,提供全球名人錄,更引導我們進入倫敦的古往今來,以及宇宙行星的奧妙;虛擬卻又真實的福爾摩斯博物館,讓我們得以瞻仰英國第一奇智名偵探的風采,相當有趣。攝政公園以夏季露天莎翁戲劇表演著稱,遼闊綠地經(jīng)常可見是踏青運動者的蹤影,以及帶著孩童共享天倫之樂的家長。公園北邊的倫敦動物園是兒童的最愛,到攝政運河乘船游河或徒步散心,可體會輕松愉快的氣氛。
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
地址:marylebone road
時間:6月~9月9:00~17:30,10月~5月10:00~17:30
票價:10鎊,同時購買天文館費用12.5鎊
交通:公共汽車:2,13,18,27,30,74,82,113,139等;地鐵:baker street
在杜莎夫人蠟像館中,各國明星、政要都栩栩如生圍繞周圍,堪稱是全世界最具水準的蠟像館之一。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最大特色除了幾可擬真的蠟像外,就是精心營造出的各種情境,其中以恐怖屋(chamber of horrors)最為出名,在陰森灰暗的地牢中展示各種犯罪行為,包括倫敦知名的開膛手杰克。大廳中聚集了所有各國領袖、知名人物以及所有皇室成員。進入蠟像館后首先來到花園展覽區(qū),可看到許多運動和影視明星蠟像,接著來到蠟像制作工作室,播放制作蠟像的過程錄影片,以及相關模型。杜莎夫人原先是以制作法國大革命的石膏面模,展開她的蠟像制作生涯,多年迄今,杜莎蠟像館的蠟像經(jīng)常令人真假難分,蠟像館會在游客出入的地方放置蠟像,常常制造出令人吃驚的有趣效果。杜莎蠟像館的最后一站'倫敦精神'(the spirit of london),用樂園電動車的方式介紹倫敦400年來的歷史,以倫敦自鼠疫、大火中浴火重生至今的現(xiàn)代化,來呈現(xiàn)所謂的倫敦精神。杜莎蠟像館較適合青少年和不失童心的成年人前往一游。
天文館(planetarium)
地址:marylebone road
時間:6月~8月10:20~17:00,9月~5月,周一至周五12:00~17:00,周末10:20~17:00
票價:6鎊,同時購買杜莎夫人蠟像館費用12.5鎊
交通:公共汽車:2,13,18,27,30,74,82,113,139等;地鐵:baker street
與杜莎蠟像館比鄰而居的天文館,每小時播放長度約40分鐘的星象奇景,運用電腦影像制作,在天文館的圓頂屋頂上投影展現(xiàn)至今人類所知的天文宇宙知識,解釋各種星象的變換,太陽系與宇宙各星球的關系,相當寓教于樂。
福爾摩斯博物館(sherlock holmes museum)
地址:221b baker st
時間:9:30~18:00
票價:5鎊
交通:公共汽車:2,13,18,27,30,74,82,113,139等;地鐵:baker street
口叼煙斗,總是帶著一頂獵帽的福爾摩斯,在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筆下成為聞名全球的名偵探,與他的助手華生醫(yī)生帶領讀者破案無數(shù)。小說中福爾摩斯所居住的地方為貝克街221b號,1990年在這個地點成立了福爾摩斯博物館,館內的布置擺設都以小說中提及的情節(jié)為佐,更增添福爾摩斯舊居的真實性。小說中福爾摩斯和華生住在二樓,前方是他們共用的書房,后端則是福爾摩斯的臥室,書房中陳列許多福爾福斯'道具',如獵鹿帽、放大鏡、煙斗、煤氣燈等?/td>似。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的興建應歸功于美國演員sam wanamaker cbe,當他于1949年抵達倫敦時,赫然發(fā)現(xiàn)莎士比亞著名的環(huán)球劇場居然僅幸存一個墻上的青銅碑,于是決定要重建環(huán)球劇場,他的想法與努力逐漸受到國際重視,才有今日的新劇場誕生。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因為露天的關系,僅在5月至9月有莎翁戲劇演出。平常可參觀劇場博物館,內有一些環(huán)球劇場的背景歷史,有專人帶領進入環(huán)球劇場參觀。
攝政公園(regent's park)
交通:公共汽車:13,18,27,30,82,113,139,274,c2等;地鐵:baker street
攝政公園原為皇室獵場,1817至1828年間由約翰納許重新建構,本來設計為攝政王行宮,但后來僅完成部份別墅,但仍成為倫敦最著名的公園之一。攝政公園最活躍的季節(jié)在夏季,露天劇場經(jīng)常舉辦各種音樂戲劇表演,最有名的就是莎翁名劇仲夏夜之夢。
倫敦動物園(london zoo)
地址:regent's park
交通:公共汽車:274,c2;地鐵camden town
時間:周二~日10:00~17:30,周一休館
1826年由新加坡的sir stamford raffles所建,是歐洲最大、最有名的動物園。
肯辛頓 kensington
寧靜安詳?shù)目闲令D區(qū)人文薈萃,氣質淳厚,倫敦最受歡迎的自然歷史博物館、v&a博物館和科學博物館都聚集在此,上至天文自然,下至科學新知、各國歷史文物,是知識追求者必定造訪之處。海德公園和肯辛頓宮讓肯辛頓綠意盎然,周圍的各國大使館和名品商店,也為這區(qū)帶來貴族的氣氛。肯辛頓和騎士橋一帶是倫敦地價最貴的區(qū)域之一,許多外國大使館設立在附近,加上世界知名品牌都在此設有分店,充滿多國貴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