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山位于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棲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拔286米,又名鳳翔峰;東北一山, 形若臥龍,名為龍山;西北一山,狀如伏虎,名稱虎山。棲霞山古跡名勝很多,她的深秋紅葉,特別是2000年發(fā)現(xiàn)的“東飛天”石窟,成為蜚聲海內(nèi)外的旅游勝地。棲霞山清幽怡靜,風景迷人,名勝古跡,遍布諸峰,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山西側(cè)稱楓嶺,有成片的楓樹,尤其是深秋的棲霞,楓林如火,漫山紅遍,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登高遠望,甚為壯觀,景色十分迷人,素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
棲霞寺坐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后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fā)祥地。),唐代時稱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間,規(guī)模很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荊山的玉泉寺、浙江天臺的國清寺并稱天下四大叢林。清咸豐年間毀于火災(zāi)。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現(xiàn)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攝翠樓、藏經(jīng)樓等,為南京地區(qū)最大的寺廟。
棲霞山上楓林連綿一片,霜降時節(jié),滿山紅葉,鋪天蓋地,紅似烈火,美不勝收,成為南京著名勝景之一。東峰的太虛亭,是棲霞山觀賞紅葉最佳處,游至亭中小坐片刻,倚欄觀賞那滿山漫坡,如霞如錦的紅葉奇景,別有一番情趣。
東峰的太虛亭,是棲霞山觀賞紅葉最佳處,游至亭中小坐片刻,倚欄觀賞那滿山漫坡,如霞如錦的紅葉奇景,別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