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婺源的春天猶如“黃花閨女”般賞心悅目,那么婺源的夏季就好比清新脫俗的“山水麗人”。雖然鄉(xiāng)間油菜花的黃“裝”已褪去,但四周青黛的山、澄碧的水、田間各種野花和永不停“步”的水車還是組合成一幅閑適的鄉(xiāng)村畫面。
初夏婺源是一個不斷給人驚喜的地方,古樸,清雅,渾然天成,那一片水墨風景凝固在心里,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力量。行走婺源,沿途是綿延的青山--典型的南方的山,婉婉約約,帶著些氤氳的嬌羞。山間初夏清爽的風仿佛還夾帶著茶鄉(xiāng)濃郁的香,濯洗旅人的心。只有村落水口的古樟樹葉沙沙作響,似乎還在輕吟那支來自遠古的歌。身為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的婺源,徽文化在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踏在古巷青石板上,似乎還能聽得到穿越千年滄桑的聲音來回應(yīng)你的步伐。
《聊齋》影視村思溪延村,坐落在群山懷抱中,淡雅的灰白色彩掩映在六月田野翠綠中,清幽恬靜的古巷,古樸神秘的大宅,百壽花廳的吉祥如意,張生崔鶯的良緣故事,三國人物的叱詫風云……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和一幅幅嘆為觀止的畫面,徘徊在深邃街巷的“穿堂風”里,刻錄在那些雕梁畫棟的房梁和窗桁上。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是對橫臥婺源清華鎮(zhèn)彩虹橋的贊譽。聽別人說到婺源不能不去彩虹橋,理念中已將它幻化成希翼的彩虹。
當我們走近它時,魂魄卻緊緊被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慧和豐富想象力攥捏,連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一座普通風雨橋,聰明的婺源人卻將理想的愿景幻化在橋身上,并給他取了一個美麗而吉祥的橋名,本身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
臥龍谷被稱為森林水世界,初夏季節(jié)進谷,為的是小試涼爽。
臥龍谷地處“吳楚分源”大鄣山腹地,流出的水匯入樂安河流進鄱陽湖,人稱婺源源頭水。
“黃山的巖、雁蕩的瀑、九寨的水、版納的樹”是游客對臥龍谷的感受。而六月山谷間繾綣的是由輕輕的風、泊泊的泉、湍湍的流、嫩嫩的樹組合成的山水風情。據(jù)測量,臥龍谷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0萬個以上,行走臥龍谷當然就成了最佳的“給氧”運動。
“婺源田園美,靈巖更秀奇”。曾游覽過許多洞窟,但是總感覺少了些韻味,而第一洞天--靈巖洞,卻給人一份別樣的滋味。
靈巖景區(qū)自然景色秀美,青山連綿,茶花飄香,溶洞更是獨樹一幟。早在宋代這里就是旅游“勝境”,岳飛、朱熹等名流都遺有摩崖石刻。
洞群中最大的莫過于涵虛洞了,這里景物千奇百怪,無奇不有,形神惟妙惟肖。雄鷹飛瀑、泰山壓頂、倒掛蓮花等等,讓人飽嘗眼福,讓人不肯離去。
當你蕩舟出洞,回到“人世”,才有切切的天上地下兩重天的感覺。
婺源有看不完的美景,領(lǐng)不夠的夏日風情。夏日的高溫、城市的喧鬧和公式化的生活已叫人煩躁不堪,逃也似的遠離塵囂,讓婺源這片夢中家園洗滌你的心靈,舒適的享受幾日悠閑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