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不僅因為有這種奇特的地質現象而引人注目,而且還以它獨具的風采,吸引著歷代游人。許多文人名士都曾在此留下足跡。晉田園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令吋,就常和慧遠和尚等人來游覽。現在這兒還有歸去亭紀念他。唐詩人白居易的“嘗聞慧遠輩,題詩此巖壁。云霞蘚苔封,蒼然無處覓”,就是指他們游山的軼事。南北朝吋的謝靈運,唐代的顏真卿、李白,宋人黃庭堅、陸游、文天祥,明人朱元璋、于謙等,都曾在此留詩遺文,現在山上的亭閣里、柱子上、石頭上,到處都是前人留下的詩文字畫。
石鐘山北拒長江,南鎖鄱陽,在亂世之時,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吋東昊名將周瑜曾在此訓練水軍;元末,朱元璋、陳友諒曾爭雄于此。現存的“英雄石”大概就是當年連天烽火的見證。太平天國和曾國藩率領的清軍的湖口大戰,是在這里發生過的最重要的戰役。曾國藩在石達開的誘敵深人的策略的打擊下,大敗而投水自殺,幸被人救起才免一死。今天,坡山樓旁的“太平軍故壘”就是當年鏖戰的紀念物。
后來,人們還建筑了一座太平樓,以表示于對太平軍的懷念。山腰間,有曾國藩為“湖口之戰”湘軍陣亡將士而建的“上渝亭”,并刻有曾寫的碑文。一反一正,生動地記錄了這次戰爭的始末。,石鐘山奇石突兀,花木扶疏,以它獨特的風姿,雄銪的氣勢,使游人油然而生漫游蓬萊仙山之感。“兩湖秋月高,一碧湖光渺”,這真是詩中之畫,畫中之詩。石鐘山交通極便。從九江乘船東下,約個把小時,便可到長江南岸鄱陽湖北口的石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