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位于亞歐大陸東端,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北緯約20度-46度(和從北非到南歐的緯度幾乎相同)。面積372,000kmm南北長,2,500km由大大小小許多的島嶼組成。
日本列島南北狹長,地形也很復雜、所以地形也很復雜、所以地域不同,氣候上的差異很大。北海道和本州臨日本海的一側,冬季積雪,有時會使閃通陷于癱瘓。利用這樣的氣候條件,充滿朝氣的年青人們夏天去大海沖浪,冬天去高山滑雪,樂在其中。
日本人自古把櫻花作為自己的國花。日本古代神話有關櫻花的傳說很多,櫻花酬謝時干脆利落,人們把它與武士的人生觀聯系在一起。日本各地都有賞櫻花的勝地。每年春天,櫻花盛開之時,家庭成員、公司同事一起在櫻花樹下擺設酒宴,飲酒、唱歌、跳舞、賞花、盡情交流是日本人的一種樂趣。賞花時節,人們歡樂的場面,也成為日本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神話和傳說中常常提到的雉,是日本的國鳥。雉是日本特有的鳥,雌雄之間的大小,色彩差異明顯,雄雉臉部為紅色,頸部、胸部、腹部為暗綠色,背部略帶紫色,尾部長,有不少黑色的帶狀羽毛。雌雉為淡褐色,身上帶有黑色的斑紋,尾部短。雉生活在草原以及農田附近的灌木叢中,巢建在地面上,以果實、昆蟲為食。
日本主要的島嶼是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島、本州分為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5個地區。日本國土約四分之三是山地與丘陵、缺少平地、使農業用地、城市用地的利用受到限制,在這狹窄的平地上生活著1億3千萬人。由于日本幾乎處于溫帶中部,所以氣候大體溫和。四季變化極為明顯,春秋氣候非常宜人,夏季(6、7、8月)由于從太平洋吹來季風悶熱。相反冬季(12、1、2月)由于大陸季風而相當寒冷。
日本的最高峰是富土山,海拔3776米,是典型的圓錐形休眠火山,冬季半山腰以上均為大雪覆蓋,雪景為富土山增添了一份美麗,成為日本的象征之一。富士山像一座巨大完美的圓錐,天氣晴朗時,站在富士山上可以看日出和云海,風光旖旎秀麗,這里也是旅游勝地,一年四季都吸引著游人,凡來日本的外國游客也都慕名前往,一覽富士風光。 日本的河流受其山地地形影響,大多短小而湍急,最長的信濃川也不過367公里。雖然由于落差較大,日本的河流可用于水力發電,但幾乎都不能用于水路交通。 山間有湖泊,清澈見底,景色秀美,但面積都不大,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為674平方公里;最深的湖是田澤湖,水深423米。除此之外,由沙丘、沙洲與外海隔開而形成的咸水湖--霞浦湖,其面積為168平方公里。通常一般去日本旅游的團隊都會去富士山。
日本列島南北長3000公里,跨亞熱帶到亞寒帶,由于受復雜的地形和海流的影響很大,各地區氣候差異顯著。 由于受著有規律的季風影響,冬季寒流南下,夏季熱帶氣流北上。在這兩種氣流影響下,冬夏兩季各長達數月,而處于季風交替之際的春秋季,各為2個月左右。由于受太乎洋暖流影響,日本列島的大部分地區雨水充足,年降雨量達1600-1700毫米,早春至夏季的作物生長期,尤其是6-7月的梅雨季節經常下雨,而每年的8-10月,西南部地區還經常受到臺風的襲擊。 冬季西北寒冷季風襲來,日本海沿岸降雪較多,使這一地區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多雪地帶,每年新舄縣等地積雪都深達4-5米,這與太平洋一側多晴干燥的氣候形成鮮明的對照。本州南部夏季炎熱,差不多與東南亞相同,是典型的照葉樹林帶氣候。夏季有3-4個月的時間氣候與東南亞相同。因此,薯類及水稻等南方植物成為日本農耕文化的基礎,進而使日本 文化具有典型的南方型特征。
日本各地的自然景觀四季皆美,各有風貌,春天可以賞櫻,夏天可觀新綠,秋日吟詠紅葉,冬季則戲瑞雪,都是十分有情趣的。所以,根據個人所好,隨時都可以選擇去日本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