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位于臺灣南部,西、南面瀕臨臺灣海峽,是臺灣第二大都市,也是臺灣最大的國際港口。高雄港內水不揚波,巨輪進出頻繁,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有“港都”之名;高雄市內工廠林立,愛河橫穿市區,海陸交通都非常發達,又被稱為臺灣的“南大門”。楠梓、左營、鼓山、三民、苓雅、新興、前金、鹽埕、前鎮、旗津、小港等11個行政區。
高雄開發很早,與臺南、北港、嘉義、麻豆等地并稱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地方。這里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產竹子得名“takau”(平埔族語,意為竹林),漢語音譯為“打狗”,“打狗”便是高雄最早的名稱。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臺灣歸入清廷版圖,將此地設屬福建省臺灣府鳳山縣,開墾范圍擴及前鎮、大港埔、五塊厝、籬仔內及苓雅等地區。至清同治初年打狗開辟為通商口岸,哨船頭及旗后成為商港,高雄逐漸形成重要的城市,后來逐漸發展成為臺灣最大的國際港口。
高雄風光以“高雄八景”為最,包括:旗山夕照、埕埔曉鷺、猿峰夜雨、戍樓秋月、江港歸帆、鼓灣濤聲、苓湖晴風和江村漁歌。有“臺灣西湖”美譽的西子灣風景區,擁多處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為南臺灣最富盛名的觀光地區,主要景點散布在環湖公路旁,全區風光旖旎,適宜欣賞湖光水色、泛舟垂釣。位于左營的蓮池潭四周也有孔廟、龍虎塔、春秋閣等多處觀光景點。在壽山公園可徒步觀光美麗海景,還能觀賞可愛的彌猴,亦是一處絕佳的休閑地點。此外,臺灣最大的佛寺——佛光山、旗后燈塔、旗后炮臺、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雄鎮北門等,都是歷史久遠的文物古跡,很值得一游。
高雄市地處嘉南平原與屏東平原之間,面臨臺灣海峽南口,這里全年長夏無冬,一派熱帶風光,是一座美麗的海港城市。高雄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緊臨臺灣海峽,受海洋季風的調節而氣候溫和,晴日即暖,陰雨轉涼,年平均溫度為24℃。一年當中氣溫最低的1、2月份日平均溫度在18℃;氣溫最高的 7月份,日平均溫度為28℃。全年降水量約為1600毫米,其中5到9月,受西南季風溫濕空氣影響,降水量較為集中,約占全年降水日數的1/3。夏秋季常因臺風而出現暴雨,但風雨過后,艷陽高照,構成了高雄氣候的一大特點。
高雄市行政區
全市共劃分為11區: 楠梓區 | 左營區 | 鼓山區 | 三民區 | 苓雅區 | 新興區 | 前金區 | 鹽埕區 | 前鎮區 | 旗津區 | 小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