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建于公元前332年,因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打敗波斯人,征服埃及而得名。地理位置很好,頻臨地中海,吸收了尼羅河三角洲的精華,承接了2000多年的埃及文化,融合了希臘和羅馬藝術,東西方文化的結合,有人口約400來萬,埃及最大的港口和第二大城市,西方文化影響比較大,比較現代,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避暑勝地,感受浪漫的地中海風情,被稱為“地中海新娘”。
從開羅到亞歷山大要開車3個小時,220公里,有十多公里長的濱海大道,有點上海外灘的感覺,無法和埃及的神秘相聯系。
車窗掠影。亞歷山大的魅力離不開地中海,這是濱海大道,路一邊是蔚藍的地中海,另一邊歐式建筑林立。
車窗掠影——地中海,和煦的陽光、藍色的地中海,還有游艇和遠處的巨輪,亞歷山大是埃及最漂亮的城市,被稱為“地中海的新娘”。
龐貝之柱:高30米,圓周9米,由紅色花崗巖制成,頂部有雕刻花瓣,為紀念羅馬的最后一個踏上埃及土地的皇帝而豎立。原來有400多根的,現在只有1根了。石柱下的洞窟,歷史上有個密道通往亞歷山大圖書館,克里奧佩特拉( 埃及艷后,公元前70-前31年,憑借智慧,不僅暫時保全了一個王朝,而且使強大的羅馬帝國君主(Kansas和安東尼)紛紛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的為其效勞,這位埃及女王與羅馬兩代統帥的浪漫情史,最后以一條毒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托勒密王朝就此結束。建議看看電影《埃及艷后》,)建造,當年作為書庫,現在空無一物。
亞歷山大——夏宮,以前是古埃及皇室的夏宮,后來又成為總統度假地。園內倒是棕櫚和名貴花卉,像個大公園,戀人約會的好地方。
夏宮花園,黃昏,地中海邊,美不勝收。
夏宮,地中海
最后還參觀了地下宮殿,或者說是富裕家庭貴族的墓地,里面有祭拜死者的場所,還有數層停放石棺的墓室,壁畫是純粹的古埃及風格,而長著狐狼頭的阿努比斯神穿著羅馬士兵的衣服。
昔日的亞歷山大燈塔已經不復存在,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再坐車3小時返回開羅準備乘坐火車到盧克索,古代稱為“底比斯”,意思是有100座城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