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素有“絲綢之鄉”之稱,物產富足,其地宜桑,鄉民多以養蠶作綿為生,更兼河港縱橫,舳艫相繼,烏鎮便成為了囊被全鎮兼而輻射周邊地區的絲綢業集散中心。至清代中晚期,鎮上絲業愈加鼎盛,店肆林立,其中不乏張同盛、徐添源等財力雄厚、聲譽卓著的百年老店。益大絲號始創于光緒初年(1875年),創始人為沈學昌,幾十年風風雨雨,絲號屢仆屢起,以優良服務立市,薄利多銷取勝。逐漸發展成包括種桑民、養蠶、繅絲、制絲、造錦為一體的大作坊,聞名于蘇、滬、杭。
1923年,沈永昌的大兒子沈學文繼承父業后,為擺脫傳統木機綿綢在市場上滯銷的窘境,經多方考察后決定以織錦產品代替傳統產品。歲中,他親自選拔十余位學徒分赴杭州、蘇州、南京等地學習織錦技術。經幾年辛苦,反復試制,終于裝造出有近二千個部件、一百多道工序的織錦花樓機。大花樓機從繪制意匠圖至織出成品,需耗時百天有余??椩旃に嚇O為繁復,一天僅能織5—6厘米,可謂“寸錦寸金”。織成的錦緞質地堅實、雍容華貴,當地人稱這種吸收了中國著名織錦工藝,融合了本地傳統特色的提花絲織錦緞為“烏錦”。
益大絲號作坊區全面展示了從種桑、養蠶、收繭到繅絲、織錦的各道工序,你可以在這兒看到河畔生長了幾十年的老桑樹;蠶寶寶逐漸長成、吐絲結繭;可以親手在古老的繅絲機上操作繅絲,也可以觀看國寶級的烏錦織造工藝,欣賞精美絕倫的烏錦珍品展示,烏鎮甚至整個杭嘉湖平原悠久的蠶桑文化淋漓盡致的一一為您展現。